在人类社会的各种职业与商业活动中,道德的影子总是难以避免。——如同爱默生所言,每一份的生意背后或许都伴随着某种形式的恶。
众所周知,服装行业因其高利润而广受关注。记得小时候,随母亲走进实体店,讨价还价之余,总能察觉到衣物进价的低廉,以至于商家即便大幅让价也仍有利可图。
现今时代,电商风头正劲。不知大家是否有察觉到,与实体店相比,许多网店多了个预售环节。这一模式减少了库存压力,让商家能更灵活地按需生产。
以快时尚巨头H&M为例,其每年有高达12吨的库存被焚烧销毁,总数更是高达284亿件。这个北欧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与优衣库、Zara等品牌一同占领了市场,将曾经的本土品牌如佐丹奴、班尼路等挤出主流市场。
H&M的成功源于其“快时尚”的特色——品牌更新换代速度快,设计紧跟潮流。每礼拜都有数次新品上架的机会,这让年轻消费者趋之若鹜。
自2006年进入以来,H&M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H&M的“快时尚”理念在为其赢得大量忠实粉丝的也为品牌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快速更新换代带来了库存危机。从七年前开始,H&M的库存量就持续高企。令人的是,在两年前其库存量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84.5亿件,远超人们之前的认知。
对于库存过剩问题,许多实体店选择降价或剪标销售。H&M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方式——焚烧库存。据统计,他们每年都要销毁大量衣物。这种与“倒牛奶事件”类似的处理方式引起了广泛争议。
“倒牛奶事件”发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奶农为避免乳品价格下跌而倾倒多余的牛奶。这与H&M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保持商品稀缺性和高价格而采取的极端措施。
H&M的这一行为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引发了消费者不满。虽然企业有权处理自己的产品,但焚烧衣物无疑让H&M站在了公众的对立面。
库存问题并非H&M独有。其他品牌如Zara和优衣库则借助电商的东风,成功清除了库存。他们开设了淘宝、天猫旗舰店,让更多地方的人能够方便地购买产品。
尤其是优衣库,与电商深度合作,连续多年在双十一取得销售冠军。他们还邀请了流量明星代言,进一步加强了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
与此H&M却一直固守线下门店的丰厚利润,忽视了网络销售的重要性。
直到两年前3月,H&M才开始重视网络销售渠道。然而此时电商的影响已深入人心,网络市场已被其他品牌瓜分殆尽。其市场占有率每况愈下,线下实体店也逐年关闭。
今年受影响,H&M全球80%的门店暂时关闭,第二季度销售额大幅下滑。这无疑是一个时代的巨变。老祖宗说,“落后就要挨打”,在商业世界中更是如此。
品牌要想长青,除了产品质量外,更重要的是找准市场定位、把握消费心理、紧跟时代步伐。过于矫情的品牌难以得到群众支持。只有真正贴近群众、顺应潮流的品牌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