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的理解与应用
一)数的读写与顺序
理解并流利地朗读(0至20:0、1、2…20)、倒背(20至0:20、19…0)的数字,识别单数(如:1、3、5等)和双数(如:2、4、6等)。通过使用实物或计数器,明确两位数如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也是11个一),而20则包含两个十(即20个一)。清晰地读写11至20之间的数字并解释其组成。
二)数的排序与比较
能够准确地按照大小排列给定的数字(如5、6、10等),操作时注意不要遗漏或重复。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使用“>”和“<”符号,以及“比”字后的加减运算来找出某数大几或小几。
三)数的基本概念
在图形排列中,明确“几个”代表总数,“第几个”指特定次序。根据要求圈画图形,先确定方向再分清左右。掌握数的相邻关系,如3的相邻数是2和4。
二、比较与衡量
一)两事物比较
选择一个标准来衡量大小、多少、长短等。比较长短时,确保一端对齐或数格子;比较高矮时,需在同一平面进行;比较数量多少时,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如摆小棒)。
二)三事物比较
通过两两对比得出综合结论。例如,A比B重,B比C重,则可以推断A比C重,并确定最重和最轻的物体。
三、基础加减法
一)运算含义及规律
加法是合并求和,减法是从总数中减去部分求剩余。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包括和的恒定性、加数的变化性以及加减法的互逆性。
二)基础加减法操作
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分类物体(如形状、颜色等)进行操作。题型包括圈同类、标符号、归序号等。
四、认识物体与图形
一)立体图形认知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点,并能绘制或想象其形状。例如,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相同;正方体6个面全等且棱等长;圆柱体有两个等大的底面和可滚动的侧面等。
二)平面图形理解
掌握长方形(对边等长)、正方形(四边等长)、圆形(无棱角)和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棱柱可切出三角形与长方形等基本几何知识。
五、进阶加减法
一)进位加法技巧
运用“凑十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可选择小拆大或凑大拆小的方法,使计算更为顺手。
二)基础加减法练习
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掌握个位直接加减的技巧。例如,11 + 6的个位1 + 6得7,结果为17;15 - 3的个位5 - 3得2,结果为12。
三)强化训练与看图列式
加强进位、不进位、不退位计算的训练,并根据图形列出求和、求差等式子。
六、认识钟表及时刻认知
一)认读时刻技巧
掌握整时、半时和约几时的认读方法。例如,整时为时针指向几即为几时;半时为时针在两数中间,分针指向6;约几时为分针近12,时针近数且前后5分左右。
二)拨针要点及时间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