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最新消息,对于电芯容量与额定容量的疑惑,智能数码周边知名制造商Anker在官方微博上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
Q1: 电芯容量与额定容量的定义
电芯容量,通常被称为“标称容量”,是指电池内部多节锂电池电量总和的数值,单位为毫安时(mAh)。而额定容量,则是移动电源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最大负载功率进行放电测试所得的最小可放电容量。
例如,Anker的一款10000mAh超薄充电宝的关键参数为:总容量10000mAh,电压3.7V,能量37Wh。其中,10000mAh即为标称容量,而额定容量可能会略低,如4000mAh。
Q2: 为什么额定容量会少于标称容量?
这并非转化率问题。因为电芯容量是在3.7V电压下计算的,而手机等设备通常需要5V的输出电压。充电宝内部电路板需要将电压从3.7V升至5V,以供设备充电。这一过程涉及到电量的换算。
以公式表示理论可输出容量:理论可输出容量=电芯容量×电芯电压/设备电压。以10000mAh为例,考虑到升压和充电过程中的损耗,实际输出往往达不到理论值。
Q3: Anker两款10000mAh充电宝的额定容量差异解读
对于Anker的两款标称10000mAh的充电宝,其额定容量标注为4000mAh。这并非表示这款充电宝的电池能力较差。
额定容量的标注受到最高功率的限制。如果一款充电宝的双口输出最大功率是5V=3.6A,那么相应的额定容量标注就会是4000mAh。若最大功率有所不同,例如5V=2.6A,那么这款充电宝的额定容量标注就会相应提高。
这就像我们用同一个被除数(电芯容量)除以不同的除数(最大输出功率),得到的商(额定容量)就会不同。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不同型号的充电宝电池能力有实质性差异。
以其他品牌的产品为例,其10000mAh的额定容量标注方式也类似。从给手机充电的次数来看,Anker的充电宝与其他品牌在电池能力上并无明显差异。
Anker建议消费者,在评估充电宝的充电能力时,更应关注其给手机充电的次数。根据手机的电池容量,消费者可以大致判断出充电宝的充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