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基坑验槽”的流程?
在建(构)筑物的基础施工中,对于所有的基坑,都需经过一个重要的流程,即“验槽”。基坑在挖至预定的基底设计标高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清理。之后,施工方会联合、设计、建设(或监理)等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验槽。这一过程中,主要检查坑底的土层是否与设计文件中的资料相吻合,同时要确认坑底是否存在填井、填塘、暗沟、墓穴等不良情况。只有当所有条件都符合要求并经过相关单位确认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基础工程施工。
验槽时必备的资料和条件
进行验槽工作,必须具备以下资料和条件:
1. 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如、设计、建设(或监理)、施工等单位需到场。
2. 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必不可少。
3. 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报告需准备齐全。
4. 确保槽底开挖完毕后,无浮土、松土。若分段开挖,则每段都需条件良好,基槽平整。
不适宜验槽的情况说明
以下情况出现时,验槽工作将无法进行:
1. 当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过大时。
2. 基槽底面坡度过大,导致高差悬殊。
3. 槽底若出现明显的机械车辙痕迹或土体扰动过大。
4. 槽底如有机械开挖痕迹且未进行人工清除,如沟槽、铲齿痕迹明显。
5. 现场缺少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报告、基础施工图和结构总说明等关键文件。
需推迟验槽的情形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验槽工作需要推迟:
1. 如果设计所采用的承载力和持力层与报告不符。
2. 场地存在软弱下卧层而设计方未说明原因。
3. 若场地为不均匀场地,且方提出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但设计方未作相应处理。
验槽的主要工作内容
验槽的主要任务包括:
1. 确认基槽的平面位置、尺寸和深度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2. 观察土质及地下水情况是否与报告相符。
3. 检查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及人防工程等隐藏物。
4. 评估基坑开挖对附近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
5. 核实分析钎探资料,对存在异常点位进行复查。
验槽的常用方法及说明
验槽工作主要以观察为主,辅以夯、拍或轻便勘探等方法:
观察验槽:此法着重检查基底的整体情况,包括土的颜色、硬度、含水量等,并与设计资料对比,确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可疑之处应局部下挖检查。
夯、拍验槽:使用木夯、打夯机等工具对干燥基坑进行夯、拍(注意对软土地基不宜使用此法)。从夯、拍声音判断土中是否存在异常。
轻便勘探验槽:利用钎探、触探等工具对地基主要受力层进行勘探,或对上述方法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进一步探查。
在进行钎探法时,钢钎打入土层的过程分人工和机械两种方式,记录每30cm的锤击数,深度一般以设计为依据或为2.1m。钎探后的孔需用砂填实。对于发现的异常部位,需联合相关单位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