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峄城的“峄”
“峄”字源于“嶧”,简化自山形与繹的省形“睪”的组合。山形符号代表其地形的特色,繹则表示络绎不绝的葛藤。葛峄山,古称邹峄山,又称为绎山,其名字反映了此地山间葛藤繁多、络绎不绝的景象。该山位于古书东海郡下的邳县,今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
邹城峄山之韵
二、莒县的“莒”
“莒”字原为“吕”字,为姜子牙之后所封之国的名字。此地因盛产芋头,故将“吕”改为“莒”,并借“巨”字之音来指代芋魁,意为大芋头。莒的本义即为芋魁。在湖北地区,人们常称芋头为“芋头老子”。莒县古为莒国之地,位于现今的山东莒南一带。
莒县马亓山的传说
三、兖州区的“兖”
“兖”字由六与允会意而成。六代表六水汇聚,表示济、河等六条水系流经之地。允则表示诚信,象征此地民风淳朴。借“淹”字之音,表示该地位于济河之间,地势较低,易受洪水漫浸。其本义为古水名。在古时,兖州是位于河、济之间的一片区域,对古代文化及经济有重要影响。
千年古州——兖州之魅力
四、郯城县的“郯”
“郯”字由炎和邑的省形“阝”会意而成。炎字表示光焰之地,因其地理位置靠近东海,常有日照之光明。邑“阝”则指代郡城。该地因沂河与沭河贯穿而地势平坦,故名。据传这里是少皞的后裔封国所在地。
郯城——日照下的文化古县
五、鄄城县的“鄄”
“鄄”字由邑的省形“阝”和垔会意而成。垔有堵塞之意,由此字可见此地处于河、济之间,水道通塞不定,多为冲积地。借“绢”字之音,此地因地处桑间濮上,蚕业发达而得名。本义即为古地名春秋卫地。
古城遗韵——鄄城的历史印记
六、郓城的“郓”
“郓”字源于运的繁体形式并加以省形而得。从运的省形中可以看出其与南北交通运输的关系,古时在此设有岗亭。郓为古亭名,今位于山东省沂水北。春秋时期,这里曾是军事重地和商业交流的中心。
历史名城——郓城的历史变迁
七、单县的史名由来
八、烟台市芝罘区的“罘”
“罘”字由网形与不会意而成。其形似网,代表捕兔之工具。借“覆”字之音,表示覆盖或蒙蔽之意。本义为兔网,也指用于捕鸟兽的网具。
“罳”字与宫室相关,其形状如网状蔽屏。罘罳在古代用于守望或防御。
烟台胜景——芝罘岛的传说
以上解字参考自《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