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安全配置,如ABS、EBD、EBA、ESP等,均为车辆安全驾驶的重要保障,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车轮的附着力,从而确保车辆在各种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今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ABS、ESP等系统的功能及其重要性,解析它们在实际驾驶中的巨大作用。
-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初版早在1920年代已在铁路机车上应用,后过博世公司的研发,于70年代被引入汽车领域。
-
无ABS时,大力踩刹车会导致车轮抱死,失去转向能力,车辆可能如砖块般滑行。而有了ABS系统,它能够自动进行高频率的“点刹”,防止车轮抱死,使驾驶员在减速的同时仍能保持转向能力,从而轻松躲避障碍物。
-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作为ABS的补充,能够在刹车时根据车辆前后负载及轮胎附着力自动调节前后制动力分配比例,保证刹车时的车辆姿态稳定,减少刹车点头现象。
-
还有更先进的系统如EBA(刹车辅助),在紧急刹车时能感应到刹车压力的突然增大并启动全部制动力,进行紧急刹车以缩短刹车距离。
-
ASR/TCS(驱动轮防滑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则是防止车辆在起步、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的装置。它们在车辆起步或加速时自动判断是否打滑,并控制驱动轮的动力输出。
-
ESP(电子稳定系统)则是目前最综合的一个车身稳定电子安全系统。它集合了ABS、EBD、ASR等系统的功能,并增加了探测和感应器,能够主动控制四轮的制动力与牵引力,以保持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
以上这些系统都在为我们的行车安全保驾护航。尽管有这些主动安全配置的存在,但我们仍不能过度依赖它们。关键时刻,还是得靠我们的安全意识和熟练驾驶技巧。特别是轮胎的附着力,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在雨雪的路面上,即使是再先进的系统也难以完全避免危险。
了解并掌握这些系统的使用方法和限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ASR在某些越野脱困情况下可能会帮倒忙,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