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甲骨文中,“萬”与“万”两个字形共存,显而易见,“萬”为数词所表达,具有深厚的象征含义。
谈及甲骨文的“萬”,它描绘的是一只形象威猛的蝎子,其双钳高举,尾刺弯曲,似乎正准备进行攻击。
那么,为何古人会选用蝎子来代表数词“万”呢?这背后实则是与古人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中原地带常出现蝎子,人们在劳作中有时会意外发现蝎子的巢穴,尤其是母蝎与众多小蝎。这种场景给人的震撼强烈,被蛰的疼痛感更是深入人心。蝎子所代表的数不胜数的意象便被用来表示大数。
“萬”字的发音与“弯”相似,这源于蝎子尾刺的弯钩形态。
金文中的“萬”字基本延续了甲骨文的形象,有的版本在蝎子的尾部添加了指事符号,有的在下方增加了一个表示蝎子尾刺的“又”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虽未见到甲骨文和金文,但他根据小篆的字形进行了推测,认为它是一只虫的形状,但具体是哪种虫却无法确定。
小篆的“萬”字虽形态有变,但其象征意义依然清晰。
到了秦代的隶书,“萬”字的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蝎子的双钳被写成了“艹”头,躯体变成了“田”字,尾刺则被简化成了一个三角形。
而今天的简化字“万”,其原始含义在甲骨文中已难以考证。关于其来源,有不同的猜测和解读,但无论如何,“万”作为数量词的使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并在汉朝及魏晋南北朝的石碑中频繁出现。
楷书的“万”字,更显简洁明了。
提及杜牧的《长安夜月》,不禁让人沉浸在古诗的意境之中。
寒冷的月光洒落在寂静的夜晚,皎洁的光辉照耀着整个城市。万千世界都被这明月所照耀,家家户户都共享这明亮的月色。
古诗之中描绘的长安城景象,以及其中所寓含的情感色彩和思想内容等主题十分丰富。
注释:
-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所散发出的光芒。
- 皓彩:即皎洁的光彩,指明亮的月光。
- 长门:此处指的是古代长安城中的宫殿名。
- 蛾眉:比喻女子秀美的眉毛,此处也可指美丽的女子。晓晴:即清晨晴朗的天空。
古诗所传情达意,古典文学之美流传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