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六八打一成语,二四六八十打一成语

2025-02-1214:30:23生活经验0

《宋史·艺文志》载,陈抟所著的易类书目中有一卷名为《易龙图》。此书虽已失传,但在南宋吕祖谦编纂的《宋文鉴》中,我们得以窥见陈抟的《易龙图序》全貌。

陈抟在《易龙图序》中提及,远古时期,龙马背负图示,出于羲皇时代。对此图的存在,今人仍有所疑虑,特别是对其未合之数。陈抟以仲尼的“三陈九卦之义”为引,揭示了认识龙图象数奥秘的方法。所谓“三陈九卦”,即孔子对覆、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的深入解读,对理解易龙图有着重要的启示。

龙图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陈抟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行如天上悬挂的一串明珠,稍有偏差则秩序混乱。运行、万物森罗皆有内在规律掌控。龙图经历了三变,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位,三变则为龙马负图之形。伏羲据此画出八卦,孔子则据此写出解易。

关于龙图的三变,元代张理在《易象图说》中有所阐述。他通过图示解释了龙图三变化为河图、洛书的过程。图中黑白点的运用,以及点与点之间线条的连接,诠释了天地万物生成演化的规律。

在龙图的第一变中,天地未合之数显现出来。序中描述的“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张理以图示解释了五十五数的构成,天数二十五在上,地数三十在下。这种天地未合之数的图式表现了自然界的规律。

第二变则是天地已合之位。张理的图示展示了天地后的变化,天数与地数相互配合,形成了参天两地之象。这种变化体现了天地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张理的图式将天地图式合并,形成了三变图式。这一阶段,龙图的形象更加明显,与道家思想中的宗旨相呼应。

张理在《易象图说》中对陈抟《易龙图序》的解释影响深远。后世学者多认为陈抟所提及的龙图即河、洛之图。关于九、十之数的争议,历史上虽有过争论,但大多倾向于河图为十、洛书为九的观点。

河图与洛书的图式虽然相似,但因点数不同,其内涵及解释也有所差异。无论图式如何变化,其背后的自然规律和宇宙哲理是亘古不变的。

陈抟公园内的老子纪念塔见证了陈抟的学术成就。他的《易龙图序》不仅揭示了易学的奥秘,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哲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