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云上诗人,今天就来和大家共同回忆并探索这一段深沉的情感历程。
首先让我们共同体会一下对过去的留恋之情。
《再别康桥》——这一首诗意深远的诗篇。
一触即感怀旧意,
一别或许梦已逝。
我轻轻走来,又轻轻离去,
向那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
那河畔的金柳,仿佛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我的心头荡起层层涟漪。
青荇在软泥上招摇,
我甘愿成为康河柔波中的一株水草。
榆荫下的潭水,非清泉却似彩虹,
梦的碎片在浮藻间沉淀。
寻梦时,我撑起长篙,漫溯至青草更深处,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中欢唱。
但此刻的我不能放歌,因为别离的笙箫悄悄响起,
夏虫也为我沉默,今晚的康桥沉浸在静默之中。
我再次轻轻离去,如同我轻轻到来,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本诗作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六日。
这位浪漫与唯美的诗人,就是徐志摩。
他的一生是诗篇的创作历程,也是一段情感与艺术的探索之旅。1897年生于浙江海宁硖石的他,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他改名志摩。徐志摩不仅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也是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生活与创作都充满了诗意与艺术的气息。
他于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之后游学于多所大学。在剑桥大学的两年的学习生活,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欧美浪漫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了他的浪漫诗风。他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不仅使他成为一代文坛巨匠,也为现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么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以及徐志摩的三别康桥的情感历程吧。
第一次别离康桥,是他在1921年到1922年在剑桥大学进修的时期。那时他深受西方资产人生观和文艺观的影响,开始了对爱、美与自由的追求。当他的康桥理想成为创作的源泉时,他的文学才华得以爆发。那时的他满载着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别离康桥是在1925年重游时,回国后他写下了《我所知道的康桥》。那时他面对的是的侵略和之恨,以及军阀混战的飘零落魄。这些经历让他对那段康桥时光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依恋之情。
而第三次别离康桥则是在1928年写下了《再别康桥》。这时的他已经对“康桥时光”的理想有了破灭之感,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颓废之情和对回忆的惆怅。他的心中充满了孤寂无奈和无限哀伤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