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基础与运算
1. 掌握并正确读写 100 以内的数,如 35 读作三十五,写作 35。
2. 理解数位顺序,了解个位、十位、百位等概念,如 78 中 7 在十位表示 7 个十。
3. 熟练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如 43 小于 56。
4. 熟练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包括进位与退位,如 23 加 45 等于 68,34 减 12 等于 22。
5.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自左向右依次计算。
二、几何与图形认知
6. 认识角的基本概念,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程度有关。
7. 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理解三种角的特性。
8.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等长,四角均为直角。
9.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
10. 能在方格纸上绘制基本图形。
三、长度单位与测量
11. 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其换算关系,如 1 米等于 100 厘米。
12.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正确对准刻度并读取数值。
13.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如铅笔长度约 15 厘米,教室长度约 8 米。
四、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
14. 学习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如使用“正”字统计法。
15. 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如比较数量的多少。
五、综合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
16. 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如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17. 解决乘法和加法、减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小组人数或分苹果的剩余数量。
18. 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学习读写时间,如 3 时 20 分写作 3:20。
19. 计算时间的经过,如从 2 时到 4 时经过了 2 小时。
20.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理解余数的含义,如计算余数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1. 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如使用数字组成不同的两位数或找出规律填数或图形。
22.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其对称轴。
23. 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例子。
24. 在算盘上表示数并了解数的读写方法。
25.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并学习其加减法运算。
26. 使用估算解决问题,如估算加法或减法的结果。
27.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了解其换算关系。
28.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并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9. 解决关于质量单位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剩余的质量或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质量。
30. 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1. 解决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并根据条件判断事物情况。
32. 理解“平均分”概念并根据此概念解决问题如平均分配苹果或糖果等物品。
33. 在钟面上认识秒针并学习秒的计算及在钟面上标示时间的方法。
34. 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如购物计算或测量物体长度等场景中。
35.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根据班级男女生人数提出总人数问题等。
36. 正确书写数学作业和试卷保持卷面整洁并规范数字和符号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