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盛事,共绘星辰梦想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八号乘组首次公开亮相,国际月球科研站迎来新成员——嫦娥七号将搭载六种国际载荷,拓展了探月合作的领域。
4月24日,航天日之际,各地喜讯频传,无论是会场内外还是线上线下,都弥漫着振奋人心的气息。这一天显得尤为特别。
在湖北武汉的航天日主场活动现场,来自全球50余个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国际等外宾汇聚一堂;众多院士专家及航天员走进校园,向广大青少年传递航天知识。
航天,已成为国人心中的骄傲与自信源泉,见证了成为航国的坚定步伐。
今年,航天将密集执行一系列重大任务:探月工程四期中,嫦娥六号将着陆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并返回样本;载人航天工程将推进神舟十八号及十九号的飞行任务;商业航天亦被纳入工作报告,预示着新的增长动力。
从屈原的《天问》到当代的航天探索,航天人正接力解答“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宇宙之谜。
从长征一号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升空,到神舟系列遨游太空、北斗指引方向、嫦娥探月之举、天问探测火星等壮举,向宇宙的探索脚步因坚持创新而愈发坚定。
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航天科普展上,学生们见证了航天成就的模型,无不流露出自豪之情。
全国近500场航天活动同期展开,“航天”不再遥不可及,VR太空探索、月球科研站触屏体验等活动让普通百姓亦可近距离感受宇宙奥秘。
商业航天领域亦步亦趋,为武汉这座历史名城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卫星制造到火箭产业,武汉换上“航天”新引擎,如同历经风雨的长江,奔流不息,焕发新生。
航天未来定将更加精彩。据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未来四年我国将发射多个嫦娥探测器;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分阶段推进,目标2035年建成;火星样品实验室的建设已提上日程,我国有望成为首个火星采样返回的。
航天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国人的梦想。每一个成就都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必将留下更多辉煌的足迹。
策划:陈芳
统筹:吴晶、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