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数据库概述
1. 数据:数据是描述事物特性的符号记录,通过物理符号的记录,可鉴别并提取信息。
2. 数据库:作为信息存储的仓库,数据库是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的、有且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 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是一个专门用于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平台,它充当了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桥梁。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数据定义。
- 数据操作。
-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 数据、存储及管理。
4. 数据库系统:一个完备的数据库系统包含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使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管理员和用户等元素。
第二章 数据管理技术的演变
1. 人工管理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数据管理主要依赖手工操作。
特点概述: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面向应用。
2. 文件系统阶段:这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并延续到60年代中期。
特点包括:数据可长期保存,提供专门管理功能,实现物理数据的独立性。此阶段仍存在数据共享性差和数据冗余高等问题。
3. 数据库系统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出现而进入该阶段。
其特点包括数据高度集成与共享、冗余小、高数据共享性、高数据一致性、高数据独立性等,并实施了统一的管理与控制,有效减少了应用程序的开发与维护工作量。
第三章 数据库系统结构详解
一、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详细解释各模式的概念与作用。
二、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与应用结构:主要介绍客户/服务器结构(C/S)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
第四章 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一、数据模型概述: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与抽象表达。
二、数据特征与数据模型组成要素:详细阐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等三要素。
三、数据模型的分类及基本概念:介绍概念层数据模型中的实体、属性、码或键、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等基本概念。
特别提到了1976年提出的实体-关系法(ER图)。
四、逻辑层与物理层数据模型:简述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不同类型的逻辑层数据模型,并提及物理层数据模型的相关内容。
本人将持续系统地整理和总结每本书的相关知识重点,为们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