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尽管我们同处这同一片蓝天之下,生活却是多样的。彼此虽独立无交集,但也各有自己的风景。
昔日游历虚幻游戏时,渴望万事如愿的开始。游戏重启之际,愿望便能如新。但现实中,时间却无情。如同我在大学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手里握着的是新东方的红宝书。
书中单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从A至Z。记得考试时,我总会集中心神突击单词。但往往无法抵达“B”字母区域。翻看自己的单词本,便见其中以abandon为首的词汇写满了多次,我不禁好奇这或许正是命运的一个隐晦。
如果我能持之以恒,或许我已经记住了更多的单词。如同晋朝名将羊祜所言:“生活中如意者不过一二。”所以追求人生的顺遂与美满,实属不易。然而生活仍需继续。我时常思考,如何将手中的普通牌局打出精彩?我的学习并非追求一帆风顺的牌局;我想要学习的,是在挑战中寻找平衡。
哪吒有句台词说:“抛却那不可知之命,我自己做主。”先天之命或许无法改变,但后天的努力却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努力不仅来自个人,也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影响。这些影响中既有主流声音,也有杂音。
当我们的目标是前进时,希望、美好和未来成为主流;而当我们陷入过去的回忆时,那推动我们前进的声音便成了杂音。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存在。而作为过滤器的我们,需要选择性地接受或拒绝这些声音。
正如李靖对哪吒的:“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每个人的身份和价值,只能由自己来定义。孟子也说过:“非圣人生而全也。” 说明即使是圣人,也不是天生的。他们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不断地学习与成长。
人生亦如此。当环境改变时,人的定位也随之变化。比如一个人在墓地旁居住时学会礼仪;在市场中懂得商贩之道;在学宫附近则成为了儒雅之士。若一味依赖天赋而不思进取,则优势也可能不复存在。
为何有人能将奋进作为主旋律而有人却将其视为杂音?这源于每个人的成见和认知。有时专家的断言会限制自己和他人对目标的追求。
当吉·海因斯打破10秒大关的界限时,他也打破了自己的成见与世界的误解。这些成绩并非仅凭口头断言而来,背后是汗水和一次次的奔跑努力的结果。
但我们怎样得知“天花板”的位置呢?谁能告诉我们答案?又何必与其他人比较?我不聪明也无关紧要。只需了解我愿意相信什么和不愿意相信什么即可。因为这就是选择的过滤过程。
《诗经》中说:“开始容易坚持难。”这告诉我们即使有了好的开始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束。但成见并非不可克服的障碍。它之所以可怕是因为我们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它。
在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可以各自生活各自精彩互不干扰。
无论我们身处何处无论生活如何多变我们都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挑战和机遇。就像那同处一片蓝天下的我们虽然位置不同但各自安好互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