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等于多少kg,一公斤力等于多少N

2025-02-1307:13:49综合资讯0

第七章第1节 力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正确读写力的单位和符号。

2. 通过实验和生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 通过实验和对生验的分析、归纳,理解力的三要素及其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学会画物体在某一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并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会画力的示意图,理解力产生的两种作用效果,以及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现象。

学习难点:理解力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学习过程:

一、新课学习

一、导读课本第2页内容

1. 日常生活中的力

- 描述一些生活中与力相关的现象,如手推铅笔盒,感知力的存在。

- 探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力的定义与单位

- 回顾日常生活中的产生力的现象,分析力是如何对物体产生作用的。

- 明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记住其国际单位及其简称。

二、自主探究(阅读课本第3-4页)

1. 力的效果

- 实验观察橡皮泥、弹簧等物体受力后的变化,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力的三要素

-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的力作用效果,如拉弹簧、推门等,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 力的表示方法

- 学习如何用示意图表示力,包括确定力的作用点、画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以及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实践应用与讨论

1. 实践操作

- 画图练习:画出不同情况下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 问题探讨

- 讨论“以卵击石”为何鸡蛋会碎而石头不受影响?讨论力的相互性及作用效果。

三、课堂小结与反馈

1. 课堂小结

-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力的知识,包括力的定义、单位、作用效果及表示方法。

2. 学生反馈

- 回答问题并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力及其作用效果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非必做)

- 研究太空中火箭的飞行原理,探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力的传递和作用。

【板书设计】

《力的概念与表示》

一、力的定义与单位

二、力的作用效果

三、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表示方法——示意图

五、实践应用与讨论(选做)

六、课堂小结与反馈

七、拓展学习建议(选学)

本人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