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以其标志性的“小蛮腰”之称,矗立在珠三角的中心,高度达到600米。这座引人注目的建筑不仅是游客的热门目的地,更是全国最高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梯度站,实时监控着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动态。
张金谱是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环境监测工作。他每周都会对广州塔的监测站点进行维护工作,并在特定的位置“打卡”拍照。
尽管他尚不知道,在远至五十多公里外的大雁山风景区,也有一双眼睛正好奇地注视着这里。
吴兆民作为大雁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经常用他的镜头捕捉城市与天空的变化。2014年,他在无意间从大雁山风景区纪元塔下拍摄到了近五十公里外的广州塔照片,这让他感到既惊讶又兴奋。
大雁山风景游览管理区
副 吴兆民
当时我们将这张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很多人表示怀疑其真实性,有人认为是修图效果,有人则认为是海市蜃楼。
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吴兆民和其他摄影爱好者未能再次成功捕捉到广州塔的清晰影像,直到2020年7月16日的一次意外拍摄。
当他再次将相机对准五十公里外的广州时,广州塔的“小蛮腰”跃然镜头之中,清晰可见。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高级工程师 张金谱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登塔并会在固定的几个点位拍摄照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了解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广州塔作为大气污染物输送通道的交汇点, 通过其梯度站的监测数据积累,有助于研究广州大气污染物在不同高度层的浓度空间分布及迁移输送规律。
为了更全面地监测广州的大气质量,张金谱及其同事在广州市设立了52个监测点位, 与广州塔的垂直监测点共同构建了一个全天候传输数据的“天网”。
如今,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查询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让公众对环境状况有更直观的了解。
张金谱工程师表示
回想起我们刚毕业的2013年,广州市曾有79天的PM2.5超标情况。但到了2020年,我们未曾再出现超标情况,PM2.5的浓度也显著降低。这些都表明广州市的空气质量正在不断改善。
自2015年起,广东全省的大气六项污染物评价浓度连续多年达标,达标天数比例超过90%。广东亿万共同见证并参与了“广东蓝”天空回归的历程。
在广东,生态环境监测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广东将大气、水、土壤等都纳入全省生态环境的检测网络,并建立了国际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
桂山岛的故事是广东变化的缩影。南方海上风电工程师刘林见证了桂山岛的巨变以及广东首个海上风电场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