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方言的点滴观察
谈及“二”的微妙之处
华
我在家中排行老二,从年少至如今,无论是二弟、二哥还是二叔、二大爷,甚至二爹爹的称呼,都离不开一个“二”字。对此,我深有感触。简而言之,以“二”开头的词语往往带有贬义色彩。
曾被家族的弟妹们亲昵地称作“二哥”,但若对外人这样称呼我,我则会感到些许不快。此后,我更倾向于被称作“小哥”或“哥哥”,以免给人留下我带有乡土气息、缺乏见识的印象。中年时,我偏爱“二大大”的称呼,却对“二大爷”的称谓有所避讳,因为那句常挂在嘴边的“睬他个二大爷呢”,谁又愿被看作是被人轻视的对象呢?
对于女性而言,被称为“二姐”尚可接受,但若被称作“二姑娘”,便会立刻联想到诸如“二姑娘打肉——倒贴”这样的歇后语,哪个姑娘又愿意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呢?
宝应方言中,“二”字的运用颇为微妙。不仅是因为上述的口头禅和歇后语,更多的是因为宝应方言中许多带“二”的称呼都是贬义的。例如,“鲁莽蛮干的人”被称为“二横子”,“脾气莽撞的年轻人”则是“二杆子”,而那些常惹是生非的年轻人则被戏称为“二炮子子”。还有形容自大高傲的“二癷(bǒ)子”,瞧不起人的“二甩子”,以及喜欢蛮干的“二䫗(há)子”等等。
“二”字并非一概带贬义。追溯其起源,“二”最初仅是一个普通的数名,意为“一加一”。随着语言的丰富,“二”逐渐衍生出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多种词性。相较“一”所承载的首位、圆满等褒义色彩,“二”则常被赋予次要、另样、劣等、异心等贬义色彩。正是这些含“二”字的词语与含“一”字的词语相互存在、交替使用,才使得我们的语言表达变得丰富多彩,生活也变得五彩斑斓。
在宝应方言中,“二”字的应用还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质量一般的商品被称为“二八货”,而某些特定的自行车则被称为“二等车”。“二”字还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如“二里二气”形容人言行不利索、办事能力差。尽管如此,“二”字并非全然贬义。例如,在特定的语境下,“二”也可以表示亲昵或幽默。如称亲昵的男女关系为“二姨子”“二姨娘”,或是以“二十四个郎的当”来形容滑头之人的坏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