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劝君共饮此杯酒。
虽不知青天的边际,黄地的深处,却能感知季节的变迁,消磨着人们的岁月。
食物的肥美与瘦弱,不过是世间的常态。神灵的居所何在?太一的踪迹又在哪里?
东方有若木之树,其下烛龙衔火。我欲斩其龙足,嚼其龙肉,使其昼不能回翔,夜不能隐匿。
如此,或许能实现老者不衰,少者无忧。
为何追求黄金之服、白玉之食?
谁还记得那任公子的传说,他是否骑乘碧驴于云中?
昔日茂陵的刘彻留下众多遗骨,梓棺中的嬴政却因鲍鱼而闻名。
——唐代 李贺《苦昼短》之解读
李贺的这首《苦昼短》,诗篇之中涵盖众多历史典故与神话故事。此诗之深层寓意在于描绘人生的短暂,人终有尽时。诗篇之外,其意图可见一斑。
李贺写此诗,时为元和年间。彼时唐宪宗崇信神仙之说,渴望长生不老,至宠方士并委以台州刺史。上下弥漫一股盲目追求仙境与长寿之风。李贺以此诗为讽,告诫世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源于晋孝武帝的故事。《世说新语》记载孝武帝曾借星云以饮酒相劝之事。飞光替代了长星之名,"劝尔一杯酒"之下则有深沉之寓意。
文中所提各句皆言人生老病死之常态。无论尊卑贵贱,皆逃不过岁月的洗礼。然人们却总想方设法追求长生不老,"服黄金、吞白玉"之举屡见不鲜。但自古以来,未曾有帝皇真正获得永生。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之意,似乎是在探寻那个如同任公子般骑驴升仙的故事。然而这里的"任公子"并非《庄子》中钓鱼的任公子,其出处已不可考。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两句以汉武帝和秦始皇为例。他们均为雄才大略的帝王,皆迷恋于长生不老之术。他们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以求长生,最终却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古人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世君王似乎未能吸取秦皇汉武的教训。即使李贺的诗歌展现出的当时对于文学虽然宽大包容,《诗经》中也暗示了明理者当从古事中汲取教训。
此诗在唐朝盛世之中产生,展现了诗歌的兴盛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它不仅是诗人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也是对人性与生命的深思。
诗歌中的"斩龙足、嚼龙肉"等字眼在宋、元、明、清等朝代可能被视为禁忌。而唐朝的诗歌自由与繁荣亦成为后世文人所向往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