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味蕾上,一种独特的情怀根深蒂固。无论身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品尝过各地的美食后,总有一颗胃在牵引着我们的味觉。即便面对着多样化的国际美食,我们仍会怀念那碗热气腾腾的米饭、炒菜、烙饼或是面条。哪怕一包简单的方便面,也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一丝舒坦的慰藉。
作为美食的忠实爱好者,即便面对着各式各样的美食,我的胃仍会不时地泛起波澜。早晨醒来,有时我会对其他食物毫无兴趣,唯独想享用一碗咸香适口的稀粥,佐以一碟咸菜。
这或许与我家母亲精心烹制的粥品有着莫大的关系。家里的橱柜里,收藏着琳琅满目的五谷杂粮:从大米到糯米,从小米到黑米,再到玉米碴、红豆、绿豆、黄豆等各类豆类,以及各种杂粮坚果。每天早晨,母亲都会变着花样地熬制各种粥品,从简单的大米粥到复杂的杂豆杂粮粥,每一种都令人回味无穷。
与粥品相辅相成的咸菜更是种类繁多。无论是涪陵榨菜、萧山萝卜干还是湖南酸豆角,甚至是母亲亲手拌制的老虎菜、芹菜黄豆和炝胡萝卜丝等,都是绝佳的佐粥小菜。尤其是母亲那道“杀手锏”——六必居的酱菜,更是我们家早餐的常客。
六必居酱菜以品质卓越、口味独特而闻名。六必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拥有近五百年的历史。酱瓜以其特有的酱香和爽脆口感深受喜爱;八宝菜中的酱花生更是深得我心,其绵软和酱香交织的口感令人难以忘怀;而螺丝转儿则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口感为人们所喜爱。
早年间在北京前门的六必居酱园,酱香四溢,吸引着众多食客。尽管现在包装食品日益增多,六必居也推出了瓶装或袋装酱菜,但总让人感觉少了些亲切感。在北京东单菜市场的新店里,仍能见到传统的大缸装着酱菜售卖,这让我倍感亲切。
六必居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与其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密不可分。每一种酱菜的制作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如制作黄酱的黄豆有着固定的产地和饱满的豆粒品质;而酱菜的制做更是遵循传统工艺,每一步都讲究精细和纯天然。为了确保酱菜的口味新鲜,六必居严格遵循传统规矩:从出酱缸到顾客手中不超过三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