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女士(化名)因假期旅游在湖畔度过一日,夜晚开始感受到面部和手臂皮肤轻微发红。次日,她的面部和上肢出现了红疹以及数个小水泡,并伴有加重的感。前往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后,得知是日晒伤所致。该所中医科中医师钟金宝提醒大众,虽春日阳光温暖宜人,但春末夏初却是日光性皮炎高发期,需特别留意防晒。
警惕紫外线,春游不忘防晒措施
钟金宝解释道,日光性皮炎俗称“日晒伤”,是由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其发病机制与紫外线过度照射后释放的炎症介质有关。当皮肤在紫外线下,会出现界限清晰的红斑,轻微者可表现为发红、,严重者则会出现水疱、水肿等症状。长时间在阳光下后,若皮肤出现发红等情况,应警惕是否为晒伤。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主治中医师梁凤兴详细说明了曾女士的案例。由于郊游时长时间户外活动、阳光猛烈且靠近湖边,紫外线较为强烈,而未采取任何物理防晒措施及未涂抹防晒霜,导致曾女士患上日光性皮炎。经过服用抗过敏、外涂乳膏以及口服中治疗,并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她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
梁凤兴指出春末夏初易发生日光性皮炎的原因:一是春季气温虽不高,但紫外线强度仍较高;二是冬季过后,皮肤黑色素减少,对紫外线的敏感度相对增高;三是春季户外活动增多,但防晒意识却相对薄弱。在雪山、海边、沙滩、湖边等紫外线反射强烈的地方,必须做好充分的防晒措施。
正确选择与使用防晒产品
梁凤兴建议,春末夏初时,常待在室内的人可选择SPF15/ PA+的防晒霜;若需外出,则选择SPF25/PA++的防晒霜。使用方法上,若在室内且不常出汗,每天涂抹一次即可;若需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则建议出门前30分钟涂抹一次,然后每隔1~2小时补涂一次。
购买防晒产品前应先进行皮肤测试,确保其适合自身肤质且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如若出现过敏症状,首选物理遮挡方式防晒,如佩戴宽檐帽、穿着薄长袖衣物等。
户外活动后若皮肤出现不适感或灼痛感等刺激症状时,可采取保湿补水措施如用清水冲洗皮肤、敷补水面膜等。也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整,避免摄入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韭菜、海鲜等。
春季野餐需留意“光敏性食物”
梁凤兴提醒道,春季有许多应季食物属于“光敏性食物”,如香椿、槐花、菠萝、芒果等。食用这些食物后再于阳光下,更容易引发严重晒伤。在户外活动尤其是野餐时需避免食用这些光敏性食物。
他还建议晒后可适量摄取富含天然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西红柿、坚果和绿茶等来提升皮肤屏障功能。同时可使用清热汤材如麦冬、玉竹等煲汤喝以补充水分并滋阴养肺。
特别提醒大家若服用了光敏性物也需留意避免长时间于阳光下。遵循上述建议享受您的户外活动。
(摘自广州日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