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汉字的偏旁部首,若不仔细揣摩其含义,很容易误导学生和读者。有时候,它们的名字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际含义,从而导致人们对这些部首产生误解,更不用说日后根据部首理解该部的属字了。
比如,“王字旁”的珍珠、玻璃、理、环、球等字,表面上看来与王有关,实际上却与玉相关联。
再如,“单耳”这个名称似乎与耳朵有关,实则它代表的是一种跪坐的人的形象。
还有“左双耳、右双耳”,这两个名称同样与耳朵无关,它们分别代表着台阶和城镇乡村的形象。
在汉字这一表意文字体系中,任何部首原本都具备明确而具体的含义。但在,由于简化字的推行,原有的部首系统发生了变化。自简化版的《新华字典》和教科书问世以来,学校和社会逐渐更强调“偏旁”的说法,而部首的概念则渐渐被淡忘。
通常,只有在大学的文字学课堂上,才会系统地进行汉字部首知识的教学。而广为流传的偏旁部首俗称,其中很多都是名不副实甚至张冠李戴的称谓。本书试图纠正这些不准确的称呼。
例如,“厂”字旁,原意并非厂字旁所述的不妥之处,而应联想到山崖。同样,“角字头”、“点横水”、“两点水”等都有其真正的含义,并非简单的形状描述。
类似这样的部首纠正还有许多。例如,“冖”应读为幂字头,而非简单的秃宝盖;“卩”应读作跪坐人,而非单耳。这些部首的真正读法和意义,对于深入理解汉字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部首需要我们去重新认识和学习。如“囗”方框并不只是方框,而是与方圆围有关的意象;“糸”紧字底代表的是绞丝底,与丝和联系相关。这些部首的矫正对于正确理解汉字、传承汉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
封底
我们不能以约定俗成作为借口,忽视教育和知识的准确性。为何不在孩子小时候给他们正确的东西,而非等他们长大了再来纠正错误的认知?这种逻辑无疑是荒谬的。事实上,很多人即使长大了,他们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小时候的错误之上,这实在是不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