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地区,榴莲与山竹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同夫妻般相互依存。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而山竹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其“”。
山竹,属于藤黄科藤黄属的小乔木,其叶片对生,果实成熟时呈现出紫红色的外皮,内部果肉洁白如雪。它的原产地便是在东南亚、亚洲以及非洲的热带地区,这些地方广泛地种植着山竹。山竹的学名是莽吉柿,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等地尤为常见。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缅甸等地,山竹的栽培尤为普遍。
尽管山竹的种植成本不高,但其生长周期较长,需要多年时间才能收获。通常在定植后需经过十年之久方能采果。山竹对环境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尤其是高温环境。若气温低于4℃,它将会因寒冷而枯萎死亡。尽管其产量有限,山竹却因其稀有和绿色特性而倍受珍视,与榴莲齐名,被誉为“果中皇后”。
在东南亚的饮食文化中,人们相信在食用榴莲后食用山竹可以帮助中和榴莲的热性。这种饮食观念深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旅游东南亚时,需注意的一点是,某些酒店禁止携带山竹入内,因为山竹的果壳具有强烈的染色能力,可能会对酒店内的地毯或床单造成难以清洗的染色。
山竹果肉不仅富含钙、磷等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其外果皮中的氧杂蒽酮和单宁酸等多酚类物质,能够保护果实免受昆虫、真菌、植物病毒、细菌和动物的侵害。
选购时需观察:首先注意果柄处的“小叶子”,虽非决定性因素,但应选择叶片青绿而非枯黄的。其次观察山竹底部的瓣数,这决定了果肉的瓣数和种子的存在与否。瓣数多且有一瓣较为突出则可能包含较大的种子。建议选择瓣数较多的山竹以增加吃到无种子果肉的机会。
轻捏感知:轻轻捏压山竹的果皮若感到柔软且均匀有弹性则表明其品质良好。若果皮压根捏不动则可能是未熟透的“死竹”。
外观辨析:市场上常见的山竹分为两种外观类型:一种是外表光滑油亮的“油竹”,通常个头较大且来自较新的树;另一种是外表粗糙如麻的“麻竹”,通常来自老树且口感更佳。
由于山竹极易变质因此贮存时需特别注意保持低温少氧的环境。与其他热带水果不同山竹适宜存放在冰箱中以保持其新鲜度。此外密封保存减少氧气接触也是保鲜的关键。将山竹装入保鲜袋中留少量空气后封紧袋口再放入冰箱冷藏可有效延长其保鲜时间。
我国所销售的山竹大多从泰国等进口经过长距离运输因此家庭贮藏时应注意不要让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