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我赴吉林省的辑安县(今集安市)探访姥姥姥爷。到达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这里的人家都以纸糊门窗,我初次体验到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深感惊奇。
次年,我到了辽宁省宽甸县杨木川公社的玄羊砬子大队第二生产队,惊讶地发现当地人家亦皆如此,均以纸糊门窗为特色。门与窗都饰有精美的棂格,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增添了艺术气息。
我深入研究了窗棂文化,方知这不仅是我国传统木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精髓,更是建筑文化的瑰宝。一栋房子的窗户不仅是功能性的构成要素,更是从外部观察房屋的重点,因此成为了一栋房子的审美中心。古代的窗户形式多样,包括板棂窗、格扇窗等,传统窗户多以上下开启为主,简洁而又实用。
窗棂作为窗户的主要设计特点,其形状和图案多种多样。方形、长方形、菱形或其他形状的窗格,构成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窗棂上还雕刻有线槽和各种花纹,从室内向外看,窗外的景色仿佛被装裱成一幅幅带框的画作。
富有的人家窗棂设计更是考究且富有新意,如桃形、扇形等,极富趣味。这些窗棂如诗如画,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如杜甫的《绝句四首》中所描述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正是通过窗棂观赏西山积雪的美景。
的窗棂文化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见过的古老建筑中,优美的窗棂造型令人叹为观止。窗棂的雕刻工艺是建筑工匠数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如今随着都市化的发展,许多古老建筑除,传统的窗棂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
《摇篮曲》中“树叶遮窗棂”的词句,描绘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场景。古代及现代早期的农村房屋几乎都需要糊窗户纸,这是以窗棂为主要设计特点的必然操作。人们通过在窗棂上粘贴窗户纸来挡风、防窥视,同时也能增添生活的艺术气息。
东北农村的土垒草屋的窗户设计更是独具特色。窗户纸糊在窗外,不仅能挡风御寒、保护窗户不受雨水侵蚀,还能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这种设计是东北寒冷气候环境和火炕生活的产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窗户纸逐渐被更为现代的材质所取代。如今,即使是在偏远的山区,也已难觅带窗棂的窗户和糊窗纸的窗户了。那些与窗棂和窗纸相关的故事和记忆,渐渐离我们远去。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窗棂和窗纸的美好记忆将永远留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