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象
墙面在经过抹灰工序并经过质量验收后,其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垂直度和方正度等指标未能达到验收的标准要求。在光照下,墙面上出现了明显的凹凸不平的抹纹。
二、原因深入解析
(1)抹灰前未按照规范进行找方(即弹出墙边、顶棚抹灰控制线)、挂线或使用激光线制作灰饼及冲筋;对于墙体偏差大的部位未进行及时修补;对于混凝土局部胀模部位未进行剔除找平处理;在进行阴阳角抹灰时,没有使用阴阳角,并且未与抹灰控制线进行复核,未用拐尺符合阴阳角的要求;灰饼的间距过大,距离阴阳角过远。
(2)一次抹灰的厚度过厚(未按照要求进行分层抹灰或私自合并抹灰的遍数),或是基层材质不同(如砖与混凝土),导致吸水程度不同,出现干湿差异,进而使抹灰砂浆的收缩变形不同步;在压光时,未能掌握好火候,砂浆未收水就进行压光,或是基层浇水不均匀,干湿程度不等,对较湿的部位进行抹压时,赶压出凹坑。
(3)阳角的顺直参照物不明确,不使用线坠吊直,或不用拐尺、直角尺进行复核,导致抹灰后阳角随参照物偏斜。
三、防治措施实施
(1)抹灰前需仔细检查墙面的垂直度,遵循规范进行找方、找平、制作灰饼及冲筋。注意门窗两侧的过口需保持一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当发现墙面偏差较大时,需采取纠偏措施(如修补或剔凿),确保抹灰基层面的垂直度偏差及厚度偏差均满足规范要求。对于混凝土局部胀模部位,应进行剔平处理,避免因迁就局部而增加抹灰厚度。
(2)抹灰前需确保墙面提前一天(若是蒸压加气块则需提前两天)进行浇水湿润,且浇水需均匀一致。
(3)抹灰前应利用激光线或靠尺预检墙面的垂直度及平整度,然后确定抹灰厚度。在墙面上规范地进行灰饼制作及冲筋。灰饼间距控制在约1.5米,呈梅花状布置。灰饼可用1:3的水泥砂浆制作,待灰饼收水后,使用钢抹子沿靠尺将灰饼切成5cmx5cm的方块,切槎需向内倾斜。
抹灰时,需按照灰饼标记,在灰饼厚度控制范围内分遍涂抹。涂抹面层灰时需掌握好火候,待砂浆稍收水后,使用2米的靠尺(铝合金刮杠)纵横依灰饼标记刮平。
(4)经常检查、维护抹灰工具,如靠尺、刮杠是否有翘曲变形,木抹子是否平直等。应经常使用直角尺或拐尺检查阴阳角的成型效果,并在抹灰施工过程中及时跟进检查。
(5)对于门窗的阴阳角抹灰,首先需校正框口的安装垂直度,依据矫正好的框口作为参照进行阳角抹灰。若无框口,则需按要求确定洞口尺寸,利用线坠或激光线确定阳角的垂直度,用拐尺确定阳角的方正。完成阴、阳角抹灰后,应立即使用拐尺复检阳角是否方正,有问题需立即修正。特别要注意如外飘窗侧面较宽部位的阳角方正及侧面抹灰的垂直度、平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