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笔锋之微妙
提笔而挥
运笔时,毛笔的笔锋不可能总是均匀粗细。当点画需求变得细腻时,需适当提起毛笔。这“提”与“顿”的概念相互依存,互相衬托。尤其是在行草书法的运用中,“提”常在横画的中心以及字的转折连接处显露,正如前人所言:“险处用提”。我们需注意避免提笔过于纤细、过于虚化。
顿笔之力
当线条点画要求或特出时,需要用力下按,这种力透纸背的书写方式被称作“顿”。在字的收尾或转折处,顿笔尤为常见。其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常常交替使用,有时先提后顿,有时则先顿再提。这种协调性使得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丰富多样。在楷书中,如一横与一竖的书写,提顿法的表现尤为明显。顿笔时须适度,避免过重导致墨团形成。
过渡之法
蹲笔与顿笔有相似之处,但用力可稍轻。它为点画的轻重粗细之间提供了一个过渡性的动作。唐·张怀灌在论及用笔时提到蹲笔:“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此法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起到了调节换笔的作用。
稍作停留
驻笔之力较小于“顿”与“蹲”,它是上一个运笔动作结束与下一个运笔动作开始的短暂转换间隙。这种“稍停”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下一个笔势。如在横划的起笔、收笔前需先驻笔,为随后的顿笔作准备。清·蒋和曾言:“驻,不可顿,不可蹲,行笔又需疾不得、住不得。”掌握驻笔的技巧对于书写流畅至关重要。
钩与点的逆势
衄笔即在运笔时既下行又上抬。如在写钩和点时,原先顿笔后需逆转而上,即为衄笔。这种逆势书写加强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使得点画线条更加苍劲有力。例如颜真卿的楷书常运用此法来表现鹅头形的钩势。
调整与完美
挫笔是一种突然停住并改变方向的笔势。通常在转角处,先进行顿笔,然后略提笔锋,使笔锋转动以变换方向。挫笔是顿笔后的微小位置调整,使笔法更加完美。在写钩或转折处时,若顿按后仍需完善笔姿,可微微提起笔锋进行挫动。但需注意挫锋的分寸,避免过于做作或微小而不便表现笔姿。
快速动作之美
抢笔是指在提笔入纸的瞬间,先在空中落下起势或提笔离纸时的回力动作。它与折笔有相似之处,但折笔速度较慢,而抢笔是迅速的瞬间动作。如在写横时采用抢笔技巧,即可在空中先作折笔动作而后迅速落纸。在行草书中,抢笔常用于起笔或收笔之处。
圆润与方正之间
转笔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与“折笔”相对而言时多用圆转之法。即运笔时左右圆转运行,使得点画线条圆润浑厚;二是指字中转角屈折之处用圆转法写之成圆势。圆转时要注意运笔速度适中避免臃肿之病态出现。
方劲之法
折笔则是对“转笔”而言多用于方劲之书体。当折笔时从一面翻向另一面从而显出棱角方正的线条给人以刚健之感此乃因速度较转更快形成了遒劲之势而这也正是方劲刚健的书写魅力所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