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入的成语(含有入的四字词)

2025-02-1408:48:35百科知识1

近日,某小学老师提及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作业中要求学生用“栓”字组词,却有小学生别出心裁地组成了“栓Q”。当老师询问缘由时,学生坦言是从网络上学来的,与同学们交流时常用此词。

谈及“栓Q”这个词,初听之下似乎颇具娱乐性。细思量之,我却并不觉得可笑。作为后来者,我记忆中首次遇到“栓Q”时曾感到困惑,后来在老师的指点下才明白这是英文“Thank you”的谐音,意为“谢谢”。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太快。”我时常关注网络语言的兴衰更迭,知道一些网络热词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这些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在今年暑假,我有幸为一个托管班的孩子们讲解传统文化,课后竟有孩子用流行的网络用语对我说:“讲得很city。”

这个“很city”的网络用语,虽可大致理解为“上档次”“新颖”,但我仍认为其使用并不妥当。因为这样的词汇不仅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也不利于规范汉语的使用。尤其对于那些辨别能力尚弱的中小学生来说,将“栓Q”这样的网络“梗”带入课堂和作业中,可能仅出于“好玩”,但长期如此,必将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思维方式的锤炼以及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不良影响。

鉴于此,我们必须对孩子们所热衷的网络语和“谐音梗”保持警觉。如今网络空间中语言污染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孩子们盲目跟风网络热词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家长和老师都应肩负起责任,在日常教育和生活中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语言。

在现今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让孩子完全置身于无网络环境影响的“真空”语言环境中几乎不可能。面对可能带来语言污染的“玩梗”问题,我们不应回避,而应积极教育、引导孩子们自觉远离低俗的网络语言环境。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首要责任人,需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使用低俗网络热词的行为,并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家庭语言环境;学校则应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既要防止低俗网络热词渗透进孩子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也要加强引导,提高孩子们的辨别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