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诗歌之十五
《诗经·豳风·七月》:先周的生计画卷
【前言】
前几日,我沉浸在诗经的国风二南篇中,每读都有新的领悟和体验。这些篇章体现了西周初期下的社会和谐与家庭和睦。今日,我将继续解读诗经中的豳风,豳风七篇,流传于豳地或内迁的豳人中的民歌民谣,反映了先周时期到西周初期的社会生活。
其中,《七月》、《鸱鸮》等篇目描绘了先周社会生活和周人的创业史,而《东山》、《破斧》则展现了周公的历史。从公刘迁豳、太王迁周到文王都丰,周族人的创业历程历经艰辛。武王伐纣、周公东征以及之后的制礼,标志着周人创业的完成,也开启了成康之治。
在诗歌的顺序上,《豳风》应排在二南之前。由于豳风中的诗歌,尤其是《七月》、《鸱鸮》、《东山》、《破斧》等篇具有雅、颂的属性,它们被置于国风的与雅相接。这体现了诗经对作为周人“周史”的重视,以及文化慎终追远的传统。
我读诗歌之十五《诗经·豳风·七月》:先周生活的生动描绘
《诗经·豳风·七月》是先秦时代流传于豳地的一篇叙事民歌。它以敘事为主,“敷陈其事”、“随物赋形”,真实地展示了先周时代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及相互关系。
七月流火,九月开始缝制寒衣。冬日里,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但人们却没有足够的衣物过冬。正月在修理农具,二月出门耕田地,男女老少共同努力,共同为农田的努力付出。春天的阳光温暖,黄鹂啼叫,姑娘们采摘着嫩桑叶。夏日里,人们开始忙碌地收割、打谷。秋天,田野里的蟋蟀开始鸣叫,人们开始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凿冰储藏,祭祀祖先,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这首诗是国风中少有的长篇以敘事为主的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先周时代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及相互关系。它构成了先周社会男耕女织的风俗画卷,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月》是先周或西周初年豳地的民歌。全诗共八章,每章都描绘了不同的季节和人们的生活场景。从农耕、蚕桑、纺织到、过冬、采摘、筑屋等各个方面的生活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诗中也触及到了婚嫁、宗法、税赋等西周礼乐制度和秩序的萌芽情况。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提及管蔡之变和周公的历史事件,但它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却让我们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