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俊不曾随便发问:
提及“廿三、灶上天”,自腊月廿三的“送灶王爷”“过小年”之始,便正式开启了“过年”的准备序幕。我身为南方人,对太原人腊月廿三的传统习俗颇感好奇。
薛振堂为我们揭秘道:
在过去的太原城乡,腊月廿三过小年是个大日子。相传这一天,灶王爷要前往天宫向“述职”,汇报自己一年来掌管人间烟火的情况。对于灶王爷的之行,人们十分重视。因为他在面前的评价,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风调雨顺。
于是,祭灶仪式应运而生。此日,人们会献上麻糖和美酒。为何选择这两种物品呢?原来,人们希望通过美酒使灶王爷醉醺醺的,连北都找不着,而甜甜的麻糖则有粘牙之效,使他在吃了之后难以说出坏话。
人们在祭拜时,会期待灶王爷能在面前多说美言,以此确保来年的丰收。厨房锅台边的墙上常贴有灶神像,不仅仅是“灶王爷”一位,还有他的夫人“灶王奶奶”,甚至还有“金童玉女”和其他民间崇拜的神祇。这些画像通常为木版刻印,有的单色,有的敷彩,两边还配有一副对联,横批为“一家之主”。
据民间传统,正月初一会有新“请”来的“灶王爷”被供奉在灶旁。因为灶王爷被视为派到各家各户的使者,每年需要回天宫汇报情况,腊月廿三正是他“上天”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灶仪式为他送行。
当夜幕降临,人们会在灶神像前摆放供桌,点灯焚香。供品中最为重要的是由糖稀、麦芽、江米等制成的“糖瓜”和“芝麻糖”,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灶糖”。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祭拜活动,让灶王爷在天宫为家宅带来平安与好运。
这一天也被视为“小年”,全家人会享用一顿比平日更为丰盛的晚餐。晚餐以“臊子面”为主,寓意着“好事多多,幸福绵长”。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在这一天回家,与家人团聚。
随着社会的进步,祭灶的风俗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祭祖的传统。过年祭祖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平安与幸福的祈求。
不论是“祭灶”还是“祭祖”,背后都蕴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这是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