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众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持续增强,追求健康的“减糖”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实际上,当前我国居民的糖摄入量并不算高。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所发布的报告,《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指出,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的糖仅为9.1克,完全符合《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的每人每日25克以内的标准。而且,居民摄入的糖占膳食总能量的比例也仅为1.9%,远低于世界卫生的建议值10%。
尽管有了这些科学的依据,关于糖的认知和减糖的方式仍存在一些误区。近期的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不少消费者在控糖方面存在误解。
有近八成的消费者对控糖的重点存在误解,认为应从自家厨房开始着手。实际上,要实现有效的控糖,需要从整体饮食结构出发,而不仅仅是厨房里的糖分控制。九成的消费者对于食品中隐藏的糖分来源知之甚少。例如,浓缩果汁、果酱等也含有较高的糖分。准确理解食品配料表是控糖的关键。
蔗糖、果糖和果葡糖浆是食品中常见的含糖配料,但往往消费者们并不熟悉所有的含糖配料,比如蜂蜜、果酱、浓缩果汁等。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食品配料表,从而更准确地判断食品中的糖分含量。
工程院院士石提出,通过阅读食品营养成分表,消费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食品的糖含量,并据此自主选择和搭配出健康的膳食。这可以帮助我们将特定食品或菜肴中的添加糖对饮食结构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控糖减糖的关键在于改变对甜食的过度依赖。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各种采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的饮料和食品。这些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无糖饮料的市场渗透率已经接近八成。对于那些想要控糖又喜欢甜食的人来说,选择甜味剂替代糖的食品和饮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尽管有超过60%的消费者因健康原因选择无糖产品,仍有部分人对甜味剂的安全性表示疑虑。《“科学三减智慧用糖”联合提示》建议公众应转变对甜食的过度追求,以果蔬、牛奶、原味坚果等健康食品代替甜味零食和饮料。钟凯亦表示,饮食健康的关键在于合理膳食和吃动平衡,而不应过度依赖甜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