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阅读杨慎的《词品》,发现他对于古人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评价标准。例如,他曾将苏轼的《西江月·梅花》誉为“古今梅词第一”。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两首杨慎极为推崇的绝句。
在唐朝的众多七绝中,《柳枝词》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此词原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后改名为《杨柳枝》或《杨柳枝词》。早在开元时期,它就已成为了教坊曲中的一员,许多诗人如白居易、施肩吾、刘禹锡等都曾为其谱写新词。
由于《花间集》收录了《柳枝词》,后来它也被《词谱》收录为一个词牌,名为《杨柳枝》。其中,温庭筠的版本被广泛传唱。而清朝诗人王士禛在《香祖笔记》卷三中也提到了《柳枝词》,专用于咏柳。
那么,杨慎最为看好的是哪一首《柳枝词》呢?
在唐人众多的《柳枝词》中,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作品数不胜数。杨慎独爱那首无名氏的词,其中咏史、咏物两者皆妙。此词以隋炀帝开汴河为引子,以柳为媒介,含蓄地表达了历史的沧桑。
这首词写道:“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是谁栽?锦帆未落西风起,惆怅龙舟去不回。”长提一展,即是大唐疆域的辽阔;杨柳依依,惹人思古之幽情;西风锦帆,暗喻着历史的兴衰;龙舟远去,则寄寓着人们的无限惆怅。
还有另一首《柳枝词》,只言情感,不涉沉重的历史。据杨慎所言,此乃歌女刘采春之女周德华的作品。此词轻快婉约,与元稹有着一定的渊源。
此词云:“春江一曲柳千条,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词中描述了春江柳色与旧时的桥,回忆起与情人的别离,如今却再无半点音讯。此词虽无历史之重压,却有着深深的情感寄托。
再谈及宋词中的相似表达方式。如周邦彦的《少年游 ·黄钟楼月》等作品,与《柳枝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以景物为媒介,寄托了深深的情感或历史感慨。
《柳枝词》既是一种七言绝句,也是歌女演唱的歌词。从杨慎推崇的两首作品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后来的宋词,无论咏物还是咏史,都展现出一种“要眇宜修”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