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陶渊明的评价(陶渊明人物短评200字)

2025-02-1412:48:49生活经验0

文|兵法天下【作品】

前言

纵观唐人“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虽未深陷东晋陶渊明式的“归隐”情怀,却也能窥见其自然真趣与宁静优美的基调。唐人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为基调,创造出清新惬意、沁人心脾的诗篇,素朴淡雅,流露出一种别样的美。

萧统在《文选序》中所提及的创作观念,即在作品中追求真象胜过假物,天然胜过假色,这一点在唐人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但以无意学陶为主。

时光荏苒,至宋代,诗人们开始在作品中留下“陶诗田园风格”的印记,其中尤以苏轼为甚。

  • 苏轼的生活中,陶渊明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其影响深深烙印在苏轼的人生之中,尤其在苏轼的贬谪岁月里,陶渊明成为了他精神上的知己。
  • 苏轼以陶渊明为精神楷模,二人虽相隔六百年,但苏轼对其有着很深的“陶渊明情结”。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苏轼在创作风格上逐渐向陶渊明靠拢,欣赏其自由精神,并引以为师。
  • 苏轼的文学嗜好与精神崇拜,自然而然地影响了一大批文人,他更是一股追随“陶诗”的热潮的领头人。

与萧统相比,苏轼对陶渊明的崇拜更甚。何以见得?

据记载,苏轼曾因萧统对陶渊明的《闲情赋》非议而直言不讳,连萧统所编的《文选》也看不上眼。这足以见得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之深。

萧统何人?

  • 萧统是电视剧《琅琊榜》中“祈王”的人物原型,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其影响相较于被苏轼推崇的陶渊明则逊色许多。
  • 尽管如此,萧统的《文选》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影响仍不可小觑。
  • 《文选》在唐朝与《五经》并驾齐驱,盛极一时。至北宋年间,民间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苏轼曾言:“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他认为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那么,苏轼崇拜陶渊明到了何种程度呢?

  1. 苏轼几乎将陶渊明的诗视为珍宝,体中不适时便取来一读,每次仅读一篇,生怕读尽后无以自遣。
  2. 陶渊明的诗初看散缓,熟读则有奇趣。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句,东坡先生评价极高。
  3. 苏轼对陶渊明的为人及诗作均持赞赏态度,认为其“欲仕则仕,欲隐则隐”,生活中既可追求自由精神又不以世俗眼光为然。无论是向人乞食还是以鸡黍待客,均体现其真。

在书信中,苏轼曾提及自己与陶渊明的诗有一百零九篇的交流心得,不仅喜欢其诗作更是钦佩其为人。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正如他自己所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在他南迁时还曾附和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将其隐括到词中。

例如他将《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拆散后填入《哨遍·归去来兮》,使之更加便于吟唱。其作品《哨遍·归去来兮》以口体交相累为始,以此抒发自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