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致信于安陵君,言曰:“吾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尔之安陵。君宜许可吾,吾心方悦。”安陵君应对言:“大地以小易大,此为上策;然我之得地,受于先王,矢志守护,决不动摇。”秦王闻后不悦。遂使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与唐雎对言:“吾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尔君不从,何故?秦已灭韩、魏,独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乃因尔君为仁者。今吾欲以十倍之地赠尔君,而尔君逆吾,是轻视吾乎?”唐雎答曰:“非也。安陵之地得自先王,守之至死不变,岂止五百里之数乎?”
秦王怒气冲冲,对唐雎言:“汝亦曾闻天子之怒否?”唐雎答曰:“臣未尝闻此言。”秦王言:“天子之怒,可使尸横遍野,血流千里。”唐雎言:“臣闻布衣之怒。不知王者之怒与布衣之怒有何异同?”秦王问:“布衣之怒如何?”唐雎答:“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唐雎进一步言:“此乃庸人之怒,非士人之怒也。昔日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聂政刺韩傀,白虹贯日;要离刺庆忌,仓鹰击殿。此三者皆布衣,怀怒未发,天有异象。若士人必怒,二人尸伏,五步流血,天下皆着素衣以示哀悼。今日便是如此。”言毕,挺剑而起。
秦王见状,面色惶恐,长跪而谢唐雎:“先生请坐!何至于此!寡人领悟了:韩、魏虽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实因先生在此。”
【注释】
唐雎:也作唐且,安陵国臣子。不辱使命:完成出使任务。
秦王:即秦始皇嬴政。
使:派遣。
安陵君:安陵国君主。
易:交换。
加惠:赐恩。
虽:即使。
说:通“悦”,高兴。
谓:告知。
欲:想要。
以:用。
秦灭韩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魏国在始皇(前225年)前后。
之:的。
逆:违背。
直:仅仅。
怫然:愤怒的样子。
布衣:普通百姓。
徒跣(xiǎn):赤脚。
庸人:平凡的人。
士人: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要(yāo)离刺庆忌:指古代刺客要离刺杀吴王庆忌的故事。
缟素:穿素服。
色挠:面色改变。
长跪而谢:跪下并道歉。
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