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圈有一件即将发生的大事,尽管对于众多老用户而言它的停用将带来影响,但大多数个人用户已转向新的平台,对这款“老面孔”已不再依赖。
细想一下,如果不是那些忠实的企业用户,这款产品的存废,其实并不会对他们的网络体验造成太动。
大家猜到了吗?这里说的就是曾经盛极一时、如今被同行轻易超越的IE浏览器。
微软去年就宣布了IE浏览器的即将停用计划,不知不觉间,2022年的3月已经到来,距离IE浏览器的正式退役仅剩73天。
最近,微软还特别提醒了用户:“IE即将退场,敬请留意。”从这话里,也听不出多少伤感,因为微软已有新宠Edge接替IE的任务。
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聊聊IE是如何走向落寞的,而在IE时代结束后,我们的浏览器又将何去何从。
对于那些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就开始上网冲浪的人来说,IE浏览器绝对不陌生。小雷就有幸体验过那个时代,每周的休闲时光,都是在Windows XP的IE浏览器中度过的。
那时,打开IE的第一件事就是访问4399小游戏或者优酷看《火影忍者》。尽管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快播”才是看片的利器,但在更早的年代,“IE+Flash”才是冲浪者的最佳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IE浏览器开始出现严重的兼容和性能问题,浏览网页变得卡顿和缓慢。特别是当遇到复杂的网页时,IE浏览器常常会崩溃或。
除了卡顿问题外,IE浏览器被用户诟病最多的就是其糟糕的兼容性。尽管它在早期曾因市场份额巨大而受到欢迎,但随着新的网页标准和竞争对手的出现,IE的劣势逐渐显露。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新的浏览器如Firefox、Mozilla、Safari、Chrome等纷纷涌现。但IE却固守己见,只支持过时的W3C标准。
这导致用户在使用不同浏览器访问同一网页时,体验差异巨大。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老旧W3C标准的网站来说,用IE访问往往意味着糟糕的体验。
而W3C标准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其他浏览器都开始支持这一标准时,IE却依然我行我素。这也导致了IE用户的流失。
尽管微软有着强大的市场地位和钞能力,但IE浏览器的种种问题还是让它的地位岌岌可危。尽管微软曾通过预装和优惠等方式试图维持IE的地位,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挡市场的变化。
如今,IE浏览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那么,接替它的会是什么?根据数据显示,目前PC浏览器市场份额最高的是谷歌的Chrome浏览器。而Edge等现代浏览器也在不断崭露头角。
有人说,如果忽略掉Chrome的影响力不谈,浏览器的市场竞争仍然相当激烈。但若深思一番就会发现实际上市场已经被谷歌系的浏览器所主导。
因此不少人担忧的是其他非谷歌内核的浏览器是否会因垄断而消亡。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未来。尤其对于那些注重创新、努力推动市场竞争的中小浏览器厂商而言更加重要。
无论是哪种情况的展望或是发展格局的思考让我们共同期待着一个更为多样化与和谐共存的浏览器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