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价什么沽(待价而沽是贬义词吗)

2025-02-1416:21:20百科知识0

待时而动,伺机而售

其原始含义为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或交易。在古汉语中,“待”意为等待,“时”为时机,“而”为连接词,“沽”即交易。现今多用来形容等待好的时机或条件,才作出相应的选择或决定。该成语曾被用于形容古代士人等待机会入仕,而在现代语境中,则常指等待合适的待遇或条件才答应工作或行动。这是一种偏正式的表达方式,可以用作谓语、宾语或定语,但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成语源于《论语·子罕》中的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关于一块美玉的处理方式,是藏于柜中还是出售给识货的商人。孔子回答说,应该出售,他在等待那个识货的商人。”这段话传达了孔子对于人才和物品价值的看法,即应让有价值的事物为世人所知,而非埋没。”

这段对话的背后,展现了孔子的积极入世态度。他认为,如美玉般的人才和物品,应当被世人所认识和利用,而非被忽视。这也体现了儒家学派的积极进取精神。

孔子将自己比作美玉,突显了他对自己高尚品质和才能的自信。他渴望遇到那个能理解和欣赏他的人,亦即那位“识货的商人”。这同样反映了他对能够理解和实践其学说的领导者的寻求。

《后汉书·吕布传》中亦有“待时而动”的描述,吕布在面对抉择时,虽受制于董卓,但仍未决断,最终选择等待时机。这便是对“待时而动”的生动诠释。

在茅盾的小说《虹》中,有句“就像中世纪的骑士站在虹桥上,以华丽旗帜掩饰自身真实目的,不过是为了在适当的时机出手。亦或者他们在‘待时而动’。”这段文字运用了本成语的形象比喻,描绘了某些人的行为态度。

她并未急于将房子售出,而是选择等待合适的时机和价格。这便是“待时而动”的现代应用场景。

古董市场上,那件珍品正等待着合适的买家出现。众多收藏家为之瞩目,这便是“伺机而售”的体现。

与“待时而动”意思相近的词汇有“伺机而动”、“择机而售”等,均表达了等待合适时机再行动的含义。而其反义词则为“错失良机”,意味着因犹豫不决或不当行为而错失了良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