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理解同步与异步的区别及其工作原理,我们必须先来探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同步与异步之辨
“同步”概念解析
当定子电流所产生之旋转磁场与转子磁铁或电磁铁紧密结合时,双方速度同步协调,犹如共舞之伴,此即为“同步”之体现。
“异步”概念阐述
定子电生的旋转磁场在运转时,会借助其自身的“刷子”与转子进行互动,虽非完全同步,但通过摩擦产生的力量能带动转子运转,由此产生速度差异,即“转差率”,这便是异步电机的特点。
旋转磁场的起源
三相交流电的通入,是产生旋转磁场的关键。此磁场之旋转,为电机的工作提供了动力之源。
同步及异步的明确定义
在电机运行中,涉及到三个转速:定子磁场转速Smag、转子磁场转速Rmag以及转子机械转速Rmech。这三者的关系错综复杂,却又遵循一定的规律。
转子转速与转子磁场转速之间,存在一个正比例关系,这个比例系数便是极对数P。而同步与异步之分,正是由定子与转子磁场转速是否一致来界定。
当两者转速存在差异时,这个差异率即为转差率s。于是,当Smag等于(1-s)乘以Rmag时,便定义了异步电机的特性。反之,若无转差率,或s为0,则称为同步电机。
异步电机的独特之处
异步电机之所以存在转差率,其根源在于异步电机转子磁场的形成方式。电机定子通电后形成定子磁场,而转子上要形成磁场以与之相互作用。异步电机的转子上采用的是闭合的鼠笼结构。
由于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场,因此要想在鼠笼上产生电流及磁场,必须使鼠笼与定子磁场产生相对运动。这样,转子的磁场速度与定子磁场速度不同步,进而产生电流及转子磁场。
这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电机的综合气隙磁场,作用于定子上,推动电机运转。
电机的工作流程
简而言之,电机的工作流程如下:定子通电 -> 形成定子磁场 -> 定子磁场转动 -> 转子被动切割磁感应线 -> 鼠笼形成电流 -> 产生转子磁场 -> 形成气隙磁场 -> 与定子相互作用 -> 电机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