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赛场荣誉璀璨夺目。
在常规赛季中,各类最佳荣誉如繁星般闪耀:MVP、最佳第六人、最佳防守球员、进步最快球员等,每项都代表着球员的卓越表现与团队贡献。
而在数据领域,球员们更是争奇斗艳,得分王、篮板王、助攻王、抢断王、盖帽王等称号的背后,是他们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和精准判断。
最佳阵容、最佳防守阵容以及最佳新秀阵容的评选,更是对球员实力的认可与肯定,每一阵的入选都代表着无可挑剔的赛场表现。
进入季后赛,荣誉的争夺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东决MVP、西决MVP以及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FMVP)等荣誉,成为了各队和球迷关注的焦点。
尽管这些奖项都有其特定的评选标准和定义,但在人们心中,MVP和FMVP的含金量通常被认为较高。事实上,许多人可能被误导了。特别是对于FMVP,其实际含金量或许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高。
FMVP,即总决赛表现最佳的球员,其评选样本仅限于总决赛系列赛,场次多则七场,少则四场。即便一名球员获得了FMVP,这仅能证明他在总决赛中的表现最为出色,并不能说明他是整个季后赛中表现最佳的球员。
以2015年的FMVP伊戈达拉为例,尽管他获得了该荣誉,但当时勇士队的核心以及总决赛和季后赛中表现最佳的实际上是库里。这说明在有限的比赛场次和样本中,偶然性因素可能导致评选结果出现极端情况。
有时球队核心在总决赛遭遇严密防守,可能无法获得FMVP。如若乔丹遭遇五人包夹而在总决赛中场均贡献仅2分2篮板3助攻,而皮蓬却有亮眼表现,那么皮蓬完全有可能获得FMVP。
当对手实力较弱时,核心球员可能无需全力以赴便能取得胜利。例如在某一年马刺队的情况下,即便邓肯未尽全力也轻松取胜,帕克却因此获得了FMVP。
仅有11名评委进行投票,最多6人就能决定一个奖项的归属。这增加了评选的随意性和意外因素。投票者未必都是懂球的行家,也未必能做出客观的评判。
相较于常规赛季的奖项评选,FMVP的随机性更大。在十几年前,人们在讨论冠军时几乎不提及FMVP。而常规赛季的最佳评选则涉及更多人的投票和更长时间的考察,因此其可信度更高。
至于各项数据王者的荣誉,则是基于实际比赛表现和数据统计得出的结果,标准唯一且无可争议。
至于为何FMVP的含金量甚至不如东决MVP和西决MVP的问题在于总决赛的不确定性。总决赛涉及东西部强队的对决,实力差距难以预料。
东决和西决则是同区球队之间的较量,实力相对接近且更加激烈。因此这两个系列的MVP更考验球队的核心实力。
虽然FMVP备受关注和讨论,但很多时候这更多是对球员荣誉的一种期待和误解。人们往往误认为只有拿到FMVP才算是伟大。但实际上很多伟大的球星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们拿了FMVP而是因为他们的伟大从而顺便拿到了FMVP。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每个奖项的含金量和价值而不是仅仅被标签所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