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将至,标志着大雪过后的第15天。自明日始,白昼将会日渐延长。如老北京所言:“冬至过后,一天长一线。”这古老的节气,深深根植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在古代,冬至被尊为“亚岁”,意味着其重要性仅次于新年。古人认为冬至时阳气初生,值得庆贺。回溯历史,汉武帝时期便有单独庆祝冬至的习俗,唐宋时期更将其地位进一步提升,举行盛大的祭天、祭祖仪式。明清时期,冬至郊天仪式盛行,太和殿的庆典亦展现了古人对冬至的重视。
古时的冬至是全国性的法定节假日,无论官民都会在这一天休息。民间有谚语:“冬至大如年,东家不放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不给歇。”虽然如今人们过节的热情已不如往昔,但冬至依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谈及冬至的习俗,"冬至饺子夏至面"是众所周知的。而关于吃饺子的典故,则与医圣张仲景有关。他以羊肉、草等制成娇耳,分给病人以治疗冻耳之疾。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冬至这天包饺子。"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老北京话也蕴深厚的情感寓意。
在老北京的传统中,早期冬至是吃馄饨而非饺子。据说这与汉朝时百姓对匈奴的有关,通过吃馄饨来隐喻对敌人的不满与诅咒。
在故宫中,冬至日有一奇景:正午时分,太阳光照太和殿的特定位置,金砖折射的光线会映照在大殿正中的匾额上,美不胜收。这块金砖虽非金制,却因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被称之为金砖。它的反射功能更是让这一奇观更添神秘色彩。
除了祭祀与饮食,古人还有许多独特的过冬方式。如赏唐花、买袜履等,都体现了古人的生活与文化传统。唐花指的是通过温室技术提前绽放的花卉,而买袜履则寓意着孝心与祈福。
冬至渐近,除了品尝饺子,我们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方式,为家人置办一些盆景或新袜新鞋,以表孝心。在此提前祝愿各位朋友冬至节日快乐,祥和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