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文心雕龙——记汪曾祺先生的生活笔触
生活在世间,你仿佛总在翘首以盼,期待着有什么值得一览的新奇事物。有时候你疲惫不堪,心灵沉睡,生命匍匐着如同一条假寐的小狗。但当生活现新的事情时,你的心灵便会苏醒,如同白日里闪烁的清晨之光。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如清风过耳,每个字都充满活力,直击人心。在民国的文人中,汪曾祺以其独特的生活脱颖而出。记得读他描述高邮特产的文章时,我竟馋涎欲滴,立刻在网上下单购买了高邮鸭蛋。
汪老先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乐趣。那本《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中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我至今记忆犹新。在大多数家庭强调长幼有序、规矩森严的背景下,汪老却以开放的心态与孩子相处,无论孩子如何称呼他——从“爸”到“老”,他都欣然应答。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定位,认为一个现代化、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应当摒弃“没大没小”的观念。我觉得这种态度更加自然,家庭本就应是让人感到轻松自在的地方。
或许正是因为汪曾祺先生作品中那股难得的烟火气息,使得他的散文特别耐读,令人回味无穷。他常写家人、家乡及各类让人感到温暖的人和事,读来如沐春风,实在令人愉悦。
汪曾祺与夫人施松卿的感情生活堪称佳话。他们琴瑟和鸣、相敬如宾,并喜欢与家人共度轻松时光。汪老晚年时的业余爱好简单而充实:写字、绘画、烹饪。
汪老的画作有着文人的诗情画意,禅意盎然却又不过于清冷。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他14幅书法绘画作品和7张珍贵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他与家人的点点滴滴,从年轻时与夫人的甜蜜时光到老年时与孙辈们的怡然自得,无不展现出汪老在家中的舒展与自得。
此书另一亮点在于其内容选自汪曾祺散文全编的改选和整合。全书分为四辑:《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自得其乐,随遇而安》、《汤和天气好》、《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每一辑都收录了数篇不同主题的文章。
这些文字朴实而亲切,正如汪曾祺先生本人的性格与内涵的写照。从这些文字中,我们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那么,看一个人最应该看什么呢?我认为应该关注那些细节之处:对待家人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方式以及对待故乡的眷恋程度等都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真实面貌的方面。
无论是汪曾祺的小说还是散文,都带有一种不争不抢、不急不躁的风格。有人称之为冲淡,但我更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惬意。
汪曾祺先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从他的孩子们笔下的文字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一点。
汪老曾说:“如果我不能做事了我就死掉!”这让我们知道他是一位闲不住的老先生。他晚年每天的写写画画从未间断过。突然有一天他的离世让儿女们都感到难以接受,因为他走得太快。但庆幸的是他的夫人没有过于清醒地知晓这一切否则这可能会成为她的致命打击毕竟他们相爱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