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当初撰写《武术汇宗》时,其中关于太极拳的论述,我曾深入探讨其行功渊源。限于篇幅,未能详尽列举,心中不免有些许遗憾。如今看到习练太极拳术的人众多,而真正掌握嫡派太极拳术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不揣浅陋,斗胆发表一些看法。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张三丰祖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有所删改,形成了新旧架的区别。实际上,新架是源于旧架,只是身法更为高深,手法更为简练,更容易被初学者所接受。其行功的宗旨始终如一。
我所解释的是张家老式太极拳,虽然非我门派,但也是我尽己所能的贡献。我害怕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忘记这些知识,因此决定将其记录下来,以备查阅。希望对于我们门派的修士来说,这能成为一盏指路明灯。对于专研太极拳的学者而言,也希望能为其提供一些参考。
太极拳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的张三丰。他来自辽宁义州,后在湖北均县武当山修行,为洞玄真人。他的太极拳技艺代代相传,演变为张陈李王杜五大派别。还有劈极等精湛技艺的传承者,但较为罕见。据传,太极拳在唐代的许宣平、李道子二人中已有流传,至宋代的张三丰进一步阐明,元世祖时西安人王宗岳也对其有所传承,并著有相关书籍。
太极拳亦名十三式长拳,犹如长江大海般滔滔不绝。十三式包括挪捋挤按等八卦技法,以及进退、左顾右盼、中停定等五行动作。太极长拳讲究阴阳平衡,动作时一阴一阳同时进行。此拳法是根据人禀天地阴阳二气孕化而成的基本原理而创编的。它以调和内外五行、强身健体为宗旨,以巧妙变化为功用。分阴阳、定八卦、按九节,以绵软巧为行功的要领。练习时需注意不可用力过猛,要意守,快慢适中,以神贯气。动作要随屈就伸,柔中带刚,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太极拳的练习与应用包括打四手、大捋与散手等技巧。在应对敌人时,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例如,“引进落空”的策略使对手失去平衡,“粘连绵随”的技巧保持与对手的连接而不被顶开。这些都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