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是一个音韵丰富的汉字,拥有多重读音。
依据字典的记录,宿字可以读作“sù”(宿舍、名宿、宿姓),也可以读作“xiǔ”(表示住了一宿),甚至还有“xiù”(星宿)的发音。这些是宿字的主要读音方式。
除了上述读音,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宿字还存在着“xu”的发音,其含义涵盖了宿舍、宿姓和住了一宿等。这种发音在胶东半岛的某些地区也被广泛应用。
对于这一现象,我曾有所察觉,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来详细解释。直到前几天,在谈论到莱州市的一个村庄名称时,我发现了探讨这个话题的契机。
前几天,我们介绍了莱州市的金牌村。根据《四续掖县志》的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金牌村附近曾设立了一个金牌乡,其中包含了东南、胡埠、南徐等多个地方。现在,我要和大家讨论的,就是与南徐村有关的故事。
一位来自当地的朋友在看到金牌乡的介绍后,给我们留言说:“南徐的写法似乎有误,应该写作南宿。”
(▲请参见金牌村与南宿村的位置示意图)
“南徐”和“南宿”这两个名称,实际上都是指金牌乡的一个邻村。如今的地图上,它已经被标记为“南宿”。但在《四续掖县志》中,它的确被写作“南徐”。在朋友提出疑问后,我再次查证了县志,确如所说是“南徐”而非“南宿”。
为何同一个村庄会有两种不同的命名方式呢?县志中并没有直接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村名的由来入手进行推敲。
《莱州市地名志》中提到,“南宿”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当时张姓人家从掖县城迁至此地建村。由于地处交通要道,赵、韩二姓在村东南堡里设馆,过往行都选择在此住宿。而因为这个村庄位于胡埠村的南面,因此得名南宿。
虽然《四续掖县志》中没有详细说明“南徐”的由来,但书中有一段记载提到九曲河的发源地是七区金牌乡南徐家村南的云头山。从这段记载来看,“南徐”似乎就是“南徐家”的简称。按照村庄命名的常规习惯,“徐”应该是这个地方的姓氏。
考虑到《四续掖县志》成书较早且行文严谨,我倾向于认同其对“南徐家”的解释。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南徐(南宿)最初可能是以徐姓(或宿姓)命名的村庄(或其下的田庄)。但随着村里姓氏结构的变化,以及徐和宿在方言中发音相近,经过多年的演变,当地人只记得“南xu”这个地名读音,却无人能清楚区分到底是“徐”还是“宿”。《四续掖县志》编撰时采用了“南徐”的称呼;而后来,人们又习惯写作“南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