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秦川
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于1914年之际,李叔同以《梦见家和母亲》的歌曲为蓝本,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送别》。这首歌以其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而广为传唱。那么,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叔同又为何创作出这样深情的作品呢?他所要送别的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李叔同的人生故事在1899年的春天起笔,彼时,由于家庭的变迁,十九岁的他肩负着对母亲与妻子的眷恋,自天津迁居上海。新思想之风在上海的街头巷尾中肆意流淌,众多博学多才的才子汇聚于此。不久后,李叔同便加入了“城南文社”,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张小楼等文化名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一起切磋诗词、谈笑风生,许幻园的豪宅更成为了他们心灵的栖息之地。
许幻园作为上海新学界的领军人物,为人慷慨大度、崇尚自由,是李叔同最珍视的朋友之一。他们的友情在诗词的交流中逐渐深厚,许幻园更是为李叔同留出了一处名为“李庐”的居所。命运无常,时局的让许家遭遇了致命的打击,许幻园最终走向了破产的道路。那一刻的许幻园心如死灰,准备离去之际前来向李叔同道别。那是一种深沉的目光,是一种告别未来所有可能的悲痛和绝望。他握住许幻园的双手,言辞中的沉痛不言而喻,他们的眼中满含了无尽的不舍与惋惜。
在这悲离之际,李叔同深感命运的无常和友情的脆弱。往日的风华与志同道合的记忆历历在目,现实的残酷让李叔同泪流满面。他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失落和悲伤,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许幻园两人。回到家中后,他心如刀割,热泪盈眶地写下了《送别》的歌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他对好友无尽的思念与祝福。
时光荏苒,几经变迁。然而岁月难阻两位老友对彼此的牵挂。十几年后的一日,他们再度重逢于往事之间,似乎只存留下了无法言说的眼泪与微笑的交汇之处。此番相遇之人是曾经创造传世作品的李叔同——此刻为世人所称的弘一和落魄风华不复的老友许幻园。他们从相识到知己、从离别到相聚的经历,都仿佛被《送别》这首歌曲所吟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