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一个颇为神秘且收入颇丰的行业,其性质在普通人的眼中或许会令人觉得忌讳。实际上,这个行业就是殡葬服务业。
曾记否,那部名为《入殓师》的电影,让人明白殡葬服务业背后其实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但受制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人因循守旧,对殡葬心存忌讳和误解。甚至对“殡”与“葬”的差别一知半解。
对于许多人的认知,“出殡”与“下葬”似乎是一回事。实则不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殡”与“葬”究竟有何不同之处。
人生旅程中,我们无法避免生老病死。如《周礼》所述:“以凶礼表达的悲哀,以丧礼表达对死亡的哀悼。”当生命走向终结时,活着的人会为其举行丧礼,以此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思。
这样的传统不仅存在于我国,全球各地均有各自的丧葬习俗。通常所说的“殡葬”,即人们常理解的丧礼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为逝者进行丧葬的整个过程。
“殡”与“葬”并非等同的概念。在古代,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这两个字的写法和含义。
“殡”字由“歹”和“宾”组成,其中“歹”字旁在古汉字中读作è,代表不吉之事,如死亡。而宾客按照一定的礼仪流程为逝者哀悼的过程即为“殡”。不同身份的逝者,根据社会地位和尊卑贵贱,其殡期有所不同。
至于“葬”,则与草头相关,其本意是指用野草覆盖逝者的身体,将其藏于地下。正如《礼记》所言:“葬者,藏也。”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将逝者埋入土中,即传统的“土葬”。从字的结构可以看出,“殡”侧重于哀悼的礼仪过程,“葬”则指的是将逝者埋入棺椁、入土为安的行动。
传统的丧葬礼仪主要包含三个步骤:殓、殡、葬。殓即为入殓,是对逝者身体进行必要处理的仪式;殡则是停柩待葬的过程,设置灵堂并举行各种祭拜仪式;而最后的葬则是将逝者安葬的处理方式。
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分析以及传统丧葬礼仪的了解,相信大家已经全面了解了“殡”与“葬”的区别。它们分别代表丧事的不同阶段,“殡”在前,“葬”在后。在现代语境中,“殡葬”常被合用代指整个丧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