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浪潮中,2021年物联网领域再度掀起了新的热潮,我们称之为“无源物联网”时代。
那么,无源物联网究竟是什么呢?它与现有的物联网技术有何不同?它真的是科技的新突破,还是市场的又一次炒作?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究。
无源物联网,顾名思义,指的是没有“源”的物联网,这里的“源”即电源或能量源。
对于熟悉承载网的同仁来说,“无源”这个概念应该不陌生。我们常说的无源光网络(PON)、无源波分(WDM)等技术,都涉及到“无源”的应用。
通俗地讲,无源即不接外部电源、不带电池。无源物联网并非整个网络无源,而是指终端节点无源。
这意味着,网络本身并无变化,但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不需要电源线或内置电池。
那么,终端设备如何产生数据、进行计算和信号收发呢?其实,这里的“无源”并非完全不用电,而是换了一种获取电能的方式。
大家很容易想到太阳能是一种常见的获取电能的方式。还有动能和热能等替代能源可以利用。
比如,某些共享单车就带有发电模块,你在踩踏板的时候,其实就在给智能车锁充电。还有一些遥控器采用按压式发电,通过机械力产生电能。
目前热议的“无源物联网”,主要是指基于无线电磁能量捕捉技术的物联网。
这让我们想到了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RFID的原理是当标签靠近阅读器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产生感应电流获取能量,并通过这点能量发送信息实现与阅读器的通信。
除了RFID外,还有许多其他技术也在探索无源物联网的可能性。例如,小米的隔空无线充电技术就展示了在特定距离内为设备充电的可行性。
无源物联网的延伸不仅仅局限于RFID,更是希望在Wi-Fi、蓝牙、3G、4G乃至5G通信技术上实现无源互联。
尽管如此,远距离通信技术的能量捕获和使用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但随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及终端芯片功耗的降低,这一技术的实现已成为可能。
无源物联网具有几个典型的特性:能量震荡性、节点失衡性、能源受限性以及连接脆弱性等。这些特性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对无源物联网寄予厚望。其背后的市场价值巨大,尤其是在蜂窝物联网领域。
在原有的技术框架下,NB-IoT等技术已经达到了其极限。为了实现千亿级别的物联网连接,人们看到了无源物联网的巨大潜力。
无源物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完全不需要电池。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电池组件成本,也有利于环保。没有电池的终端设备体积可以进一步缩小,更利于终端设计。
要真正走通这条路,我们还面临许多技术和市场挑战。可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实现。
以上就是关于无源物联网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新兴技术。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