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专家深度解析:姜彤老师解读申论材料阅读之道
在众多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中,对于申论的认知常常停留在写作文的层面,然而这其实远远不够。申论与常见的高考作文有着显著差异,其核心在于对材料的处理。申论考试,实质上是在考察考生的归纳与整理材料的能力,而阅读能力则是其基础中的基础。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姜彤老师特此分享一套“三步走”的材料阅读方法。
一、概览全局——泛读法
在面对申论考题时,考生首先应把握整体。申论考题的字数和题目设计趋于稳定,这为我们的泛读提供了方便。首先观察题目是否给出主题或标题,如果给出了,就要注意每则材料与该主题的关联性。熟悉每道题的答题要求有助于迅速定位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全面的泛读后,考生将对材料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
二、精雕细琢——精读策略
进入精读阶段,关键在于提取材料中的核心信息。这里,姜彤老师介绍了几种关键技巧:
注重首尾句的抓取。一则材料的首句或尾句往往揭示了该则材料的中心思想。关注关键词汇。例如转折词“但是”、“然而”之后的内容往往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要点。留意关联词,如“一边……一边……”,这提示我们该句涉及两个或以上的要点。信息词也是不可忽视的线索,如“表现”、“根源”、“影响”等词汇,它们揭示了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在精读过程中,考生还需对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标注,并思考材料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类和排序,可能是按照问题出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逻辑顺序,亦或是按照五位一体的框架进行。
三、温故知新——回顾资料法
鉴于申论材料的字数较多,回顾资料是避免遗忘的重要手段。通过回顾资料,重新梳理整篇材料的内容及各则资料间的关系,能够使思路更加清晰。姜彤老师强调,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中公教育专家姜彤老师坚信,只要考生遵循上述三个步骤进行申论的材料阅读训练,其阅读理解能力必定能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