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1650和1050ti(1050ti和1650差距大吗)

2025-02-1519:36:07综合资讯0

CFan曾在《笔记本显卡的分类与核显性能影响因素》一文中对影响核显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相较于核显,独立显卡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鉴于当前笔记本领域独显市场中英伟达的领先地位,本章节我们将以GeForce系列独显为例,进行系统性梳理。

从型号名称洞察定位

在消费类笔记本显卡领域,英伟达的GeForce系列独显主要分为MX、GTX和RTX系列。

MX系列主要服务于轻薄本,最新型号包括GeForce MX330和MX350,其中MX330可视为MX250的升级版,而MX350则是GTX1050的简化版。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GTX1050与MX350的实力对比》一文。

GeForce GTX系列则定位于中高端,其最新型号包括GTX1050(3GB版)、GTX1650、GTX1650 Super以及GTX1660Ti,性能逐级提升。而GeForce RTX系列则属于高端产品,包含RTX2060、RTX2070以及RTX2080等型号,其中后两者还有性能更强的Super版本,这些显卡不仅性能卓越,还支持硬件级光线功能。

那么,MX、GTX和RTX独显之间又是如何划分档次的呢?

工艺、微架构与核心型号的奥秘

英伟达大约每两年就会更新一次显卡的微架构,并采用当时较新的制程工艺。

例如,Pascal架构于2016年问世,采用16nm工艺;而Turing架构则在2018年推出,采用了更先进的12nm工艺。新工艺使得新架构在保持相同功耗甚至降低功耗的前提下,能够增加晶体管规模,从而加入更多的计算单元和功能模块,并提高运行频率。

为了区分独显的定位,英伟达会在相同的微架构基础上细分出多种子型号核心,以匹配不同的GeForce MX、GTX或RTX家族显卡。例如,Titan RTX、RTX2080、RTX2070和RTX2060分别对应TU102、TU104、TU106-400和TU106-200等核心。

通常情况下,核心后缀数字越小,该显卡的定位和性能就越高。

神奇的“刀法”与定位划分

Titan RTX作为英伟达消费级独显中的旗舰产品,采用了Turing架构中最完整的TU102核心,集成了众多计算单元和功能模块。

相比之下,GTX1650采用的TU117核心规模则显得较为寒酸。同属Turing架构的GTX16和RTX20系列显卡,其核心均是基于TU102核心精简而来。网友们戏称英伟达的这种策略为“神奇刀法”,因为GPC、TPC、、ROPS、TMUS、CUDA、Tensor、RT等单元都可以成为精简的目标。精简的单元种类和数量越多,该显卡的定位也就越低。

在比较GeForce系列独显的性能时,可以先看流处理器单元数量和显存位宽,再考虑显存类型以及其他计算单元的数量。

如果你觉得这样比较麻烦,那么直接比较型号后缀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同级别显卡后缀数字越大通常意味着性能越强。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轻薄本只能配备GeForce MX350而不能使用RTX2060?

原因在于将更多计算单元集成到独显芯片中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除了成本增加外,还需要更高的TDP功耗。对于配备MX350独显的轻薄本来说,采用双热管单风扇的设计已经算是比较豪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