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耳朵的特点(十个昆虫耳朵的特点)

2025-02-1519:49:23常识分享0

2022年3月3日,是全国第二十三次的“爱耳日”,同时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主题鲜明地突出了“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耳朵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日常保养十分重要。

为了规范耳毒性物的使用,已经了《常用耳毒性物临床使用规范》,列出了30种耳毒性物的使用标准,帮助医生更加正确地运用这些物,从而降低和避免听力受损的可能性。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生聋儿出现,康复需求庞大。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目前只能为每年约两万名聋儿提供康复训练。除了必要的康复措施外,预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残联、等十个部门共同设立了全国“爱耳日”,自2000年起每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减少耳聋发生率,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耳朵知识小科普

一、掏耳朵是否得当?

一般人的耳朵会自行产生耵聍(耳垢)。

耵聍多为干性,类似于小碎片,能在咀嚼时自然脱落。但对于少数人而言,他们可能拥有油脂性耵聍,不易自行。这类人群需定期至医院清洁耳道,切勿频繁自行掏耳,以免造成耳道损伤及感染。

二、耳内进水如何处理?

正常情况下,外耳道并不惧怕水进入。

如遇水进入耳内,可通过单腿蹦跳的方式尝试。也可用干棉签在耳道口轻轻擦拭,利用棉花的吸附作用将水带出。

三、小飞虫入耳怎么办?

部分虫子具有喜光特性。可尝试拉一拉耳朵或用亮光吸引其飞出。

如若无效,可向耳内灌入少量水或食用油使虫子窒息后,再至医院取出。切勿使用掏耳勺等物品刺激耳道内的小飞虫,以免造成更深的损伤。

四、打耳洞与听力

打耳洞主要涉及的是耳垂部分的外耳,对声音传导并无主要影响。

但打耳洞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和瘢痕形成。建议选择在软上打洞,避免穿行耳郭软骨。

五、耳机与听力保护

耳机主要对听力产生噪声影响。需有效控制耳机音量和使用时间。

在安静环境中尽量不使用耳机或把音量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如需使用,则每次不超过半小时,且累计时间不超过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