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北京人的饮食文化,面食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细说北京面的浇头儿,以此一窥京味儿面食的魅力。
浇头儿,这一北京俚语,带着特有的儿化音,显得格外地道。简单来说,它就是洒在面条上增添风味的佐料。按照种类划分,主要有酱、卤、汆以及简朴的穷吃食。
先谈及酱。老北京的炸酱面堪称一绝,其中以家制炸酱为最佳。即便在各类餐馆中品尝,老北京人还是最钟爱自家制作的那一碗。拌上几样小菜,配上一头大蒜,倒点米醋,这样的搭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京味儿炸酱面。除了常见的猪肉炸酱,牛肉、鸡蛋、虾皮等也是制作炸酱的佳选。而黄姜与甜面酱的结合,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再来说说卤。北京的打卤面各具特色,其中尤以黄花木耳打卤面为佳。此款卤汁采用五花肉、香菇、黄花菜、木耳和鸡蛋等丰富食材,最后以淀粉勾芡,呈现出浓郁的香味。鸡蛋西红柿打卤面、茄丁打卤面、鸡菇打卤面等也是的常见面食,每一种都有其忠实的拥趸。
关于汆,许多人可能不了解老北京汆与卤的区别。其实,汆与卤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勾芡。北京人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此。汆的特点在于其多样性,家中有什么菜就可以做什么汆,简单方便。无论是鸡蛋西红柿、榨菜肉丝还是大白菜、鸡蛋、菠菜等,都可以成为汆的原料。只需放入锅中翻炒,加入酱油和盐,一份面汆就完成了。
至于穷吃食,那是老北京穷人无奈之举,却也成了独特的浇头儿。这些浇头儿通常采用简单的调味品或酱料,如香油、酱油、醋的三合油,花椒汆,韭菜花,咸菜汤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臭豆腐拌面,其独特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
还有几种浇头儿值得特别提及。首先是麻酱凉面,在炎炎夏日来一碗过凉水的麻酱凉面是种享受。麻酱的香浓口感配上清爽的面条,承载了北京人对麻酱的深厚情感。其次是白皮儿面,即在饭馆点面时不加浇头儿,将剩余菜汤汇在一起勾芡后浇在面上。最后是烂肉面,以其独特的味道和便宜的价位在老北京茶馆等地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