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学士图》局部(南宋·刘松年 传世之作 故宫博物院珍藏)
宋代,一个东方美学臻于至善的时代,也是茶艺美学达到高峰的时期,将饮茶生活艺术化。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提及,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项闲暇之事,皆为雅致之选。这四般闲事,不仅描绘了宋人精致生活的片段,更折那个时代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在四般闲事中,每一种都离不开精良的承载与点缀。这些凝聚着匠心与温度的,如同有生命一般,围绕其身而养成其心。就如同“杯趣”系列中的作品,它们在最平凡的日子里,陪伴在人们身边。
《施珍珍宝|越窑弦纹斗笠杯》
仿佛投掷一颗圆润的小石子于上林湖千年越窑历史中,荡起层层涟漪,那涟漪轻落在这一只越窑弦纹斗笠杯上。陶艺家施珍倾注心血,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以此方式尊崇传统,并在现代的创新手法中留下传统的痕迹。在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上,她以心之思考与尝试,赋予每一件作品手工触感与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无论是诗文中描绘的“青箬笠下,绿蓑衣旁”的自在渔夫,还是“孤舟蓑笠翁”的独钓寒江之景,亦或是“戴笠披衣心无营”的隐士形象……斗笠作为遮阳避雨的实用之物,被宋时的文人雅士所青睐,进而演变为品茗清茶时得心应手的良伴。
斗笠杯的造型仿若渔翁所戴之斗笠,翻转过来亦能庇护风雨。杯口宽大,底足细小,杯身线条简雅而有力,粗放淳朴的民风在其中得以表达。施珍的越窑弦纹斗笠杯虽保持了传统斗笠杯的造型,但在装饰上注入了她自己的思考与创新。作为常见的器型,斗笠杯的审美认同历经千年而不变,同时也在启发后人如何为它们注入现活中的新文化元素。
在陶瓷装饰纹样中,有许多并非具体事物形象的描摹,而是抽象的几何纹样。如古典的弦纹、纹等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斗笠杯增添了新的魅力。此款斗笠杯巧妙融合了弦纹与纹。简约的弦纹与从容不迫的之风的斗笠杯相得益彰。煮一壶春茶,茶水顺杯壁而下,弦纹如被唤醒般从杯底缓缓荡漾开来。而外壁的纹则打破了传统的光板效果,以现代的秩序之美重新诠释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