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自制投影仪的升级版,与大家分享制作心得。
有人问起新创意,必然引来关注无数。当夜幕降临,全黑的环境下,直播效果更佳。先来一探究竟旧版投影仪的构造。
一探究竟
将两个鞋盒巧妙地组合,即可成器。
镜头的选择非常简单,其实就是利用放大镜来投射画面。
自制的手机托和拉杆,能让你轻松调节焦距。
为了纠正图像的左右颠倒,我们特意添加了镜子进行校正。
晚上,我亲自用手机进行测试。届时,我将使用某款手机进行直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先来欣赏一下旧版结构图,简单明了。
这里展示的是最基础的结构图,仅供参考。
这便是镜头部分,直径为10cm的放大镜,估计其焦距大约在20cm左右。
再来看一张工作图,这样看起来更加直观。光源、透镜、平面镜三者之间成90度角。
虽然这几张照片的效果不太理想,但在拍摄时未能调整好光线。
由于手机背光的亮度有限,在全黑的环境下基本能清晰可见。
最大投影尺寸大约在40-50寸之间,像素点在近距离观察下也能显现出来(这主要受限于手机的性能)。
在使用过程中我意外发现,某款手机的显示效果并不如另一款手机好(这让我对某品牌的信任有些动摇)。
最后一张照片,不做过多修饰。
总结一下:我最为担心的问题终于出现——亮度问题。即使将手机亮度调至最大,也需要处于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中(这晚上甚至还得借助加装双层窗帘的黑暗条件)。当投影尺寸达到最大60寸时,可以清晰看到像素点(因为任何屏幕都是由像素点构成的)。这样的效果基本上无法观看。相比之下,30寸左右的投影更适合直接观看电视。而20寸左右的投影效果虽然理想,但一般的台式电脑屏幕尺寸也大致如此。由于长时间高亮度使用,手机会在短短二十分钟后变得异常烫手,简直像一块可以煎蛋的铁板(这里的比喻指的是手机的热度很高)。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虽然自制投影仪的制作过程颇为有趣和挑战性,但其观赏体验可能无法满足大家的期望。尤其是在调整焦距和画质时更是繁琐且精细的任务。一点偏差就会导致图像失真和模糊不清。当然对于喜爱动手尝试的DIY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份有意义的经历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