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月4日起,《光明日报》披露了一项深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从2021年6月起,北京大合成立了名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课题组,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展开详尽的问卷调查。
据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中,有49.3%的毕业生加入了内单位,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在薪酬层面,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生的平均月薪分别为3910元、5825元、10113元及14823元,同时中位数分别为相应的3500元、5000元、9000元及15000元。即便受到影响,各类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平均收入相较于2019年仍有所增长,表明就业质量并未下降,反而稳中有升。
报告指出,学校的层次、就业地区和专业学科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在学校层次方面,一流大学毕业生的月薪起点较高,达到上万元,而一流学科及普通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月薪则有所差异。
就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的就业收入相对较高,而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平均月薪则分别为7620元、5868元和5512元。
在具体案例中,我们听到来自不同背景的博士们的自述。
如博士老张分享道,他进入东北某高校担任讲师,虽每年总收入不足15万,但获得了一次性安家费6万元。而博士老包则是在西南铝业找到工作,年薪范围在15-20万之间。
博士老李提到他在实验室的经历,初期工资为每年7万左右,而后通过努力获得了较为稳定的职位和相对较高的薪资。而博士老肖则提到他经历了数月的求职期后,在导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央企的研究工作。
博士夫妻老刘和老王在“双非”本科院校及临省一所211院校任教的情况也颇具代表性。他们分享了各自的薪资待遇及工作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毕业生的实际薪资并非完全达到博士学历的全国平均线,这并不代表他们个人的成就有所不足。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每一份经历和收获都可能为未来铺平道路。
高学历并不直接决定高收入。那些能够坚持完成博士学业的人往往具备深厚的学识、坚韧的意志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所拥有的潜力和天赋能够在职业生涯的厚积薄发中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