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绵长,千里共赏。
自从那位文豪兼美食家,苏东坡用“婵娟”给月亮冠以诗意之别称,他的命运便与中秋紧紧相连。在他的故乡——眉山市东坡区,月亮与诗词、美食一同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地。
英国作家毛姆曾言:“地上皆是六便士,他却抬头望见了月亮。”苏东坡正是这样的人,历经人生风霜,仍能“举杯邀明月”。
公元1058年,21岁的苏东坡离家远行,足迹遍布天下。而到了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出的全球“千年英雄”中,他作为唯一的代表,被世人铭记。
在眉山的三苏祠,中秋的夜晚尤为特别。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这里被誉为“月亮升起的地方”,多次成为中秋晚会的举办地。对于众多“苏迷”而言,这里更是心中的圣地。
苏东坡的60多个中秋里,既有孤独的中秋夜,也有欢宴达旦的时光。他对中秋的回忆与情感,都是那么温暖而深刻。
如诗中所言:“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在远景楼上,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月光洒在湖面,桥下水光摇曳,湖水和月光交相辉映,岷江流向远方。微风中,桂花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心随月光起伏。
东坡文化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每逢佳节,东坡湖畔的水街都仿佛瑶池天街。鼓乐声中,小河上薄雾渐起,佳人歌舞,乐师奏乐。茶馆酒肆两旁,人们举杯醉月,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宋朝。
眉山人深受苏东坡影响,好读书、善烹饪。他们代代传承着千年的文化气息和“东坡味道”。中秋晚宴上,肥而不腻的东坡肘子成为主菜,而龙眼酥则是甜点中的佳品。
川西平原给予苏东坡美食的启蒙。“火候足时他自美”,文火炖猪肉更是展现了他的从容与豁达。
这里的人们以美食为伴,以文章为友。苏东坡留下了400多首与美食相关的诗词,人们在品尝美食时,总能想起这些诗词和故事。
东坡文化如今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眉州老城墙城门楼上有一座苏东坡传说陈列馆,是四川唯一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
孩子们对妙趣横生的东坡故事充满兴趣。《少年苏东坡传奇》的动画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苏东坡的成长历程。对于眉山的学子们来说,东坡文化是心中的一盏明灯。东坡小学的校训“像东坡一样”,寓意着希望孩子们能传承苏东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东坡”已成眉山向世界展示的一张名片。以苏东坡父子三人为代表的“老乡群”,不仅装点了“千载诗书城”的风貌,也为世界文化史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坡区正全力打造“东坡醉月地 千载诗书城”,期待更多人来到这里感受文化的魅力。
在苏东坡的三千多首诗词中,“月”字出现了一千多次。他被誉为“月光诗人”,其作品中的月亮充满了乡情、友情、亲情和爱情。这也是苏东坡与他人不同之处:即使面临困境,他依然能快乐地生活。毛姆言及的“六便士”或许代表着现实与金钱的羁绊,“月亮”却是苏东坡的精神寄托与远方。